各位法友 安樂行否

師父安樂行
請大家放掌 大家放掌
在修行上最主要 就是要有具備正見的觀念
每一期都有向各位提醒
假使正見的觀念沒有建立
等於就是盲修瞎練
正見有分為三種大綱
法義上的正見、修行上的正見和證果的正見
法義上的正見 當然有它的法次與法向
修行有它的次第
證果也有它的次第

【禪修開示釋疑】現場法義分享第89集

所以正見的部分一定要知道

假使沒有的話 就像我們走路 沒方向沒目標
這個沒方向沒目標
我們走到一半 要回來的路還那麼遠
要走去 不知要走到哪裡
諸位你想 有煩惱否
例如我們離開故鄉 那麼要去遠遊
可是我們要去遠遊沒目的
不知要去哪裡 人家說走就走
結果走到一半要回來 路那麼遠 要去沒目標
這樣你想 不是很煩惱嗎


現在很多人修行也就是這樣

他不知道修行的正見 也不知道修行目的的正見
就是證果的正見
所以一直修啊修啊 一年兩年三年一直過去了
以後就產生憂悲惱苦
怎麼會憂悲惱苦呢
自己一直修 找不到路
聽人家說這條路那麼好 還要繞回來 又不甘心
認為我都修那麼久了 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還要回頭嗎
這就是現在很多人的問題啊


有人問我說 假使是你的話 師父 你要轉回頭或繼續走

讓我知道方法不對 我一定會回頭
回頭有機會
繼續走等於就沒機會了


不過現在正見的觀念若沒建立

法義的正見觀念沒建立
卻變成將信仰誤解為修行
那麼信仰誤解為修行呢
永遠都無法對你有幫助
只是停留在信仰 得到安心的效果
但是若要由信仰 得到安心的效果 不用佛教
佛教有佛教的特色


那麼修行呢

當然修行有修行的法 它的次第與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次第呢
當然從身受心法四念住
假使修行離開四念住 就離開了正念的修行
正念在八正道中的正念
那麼正念就是在說什麼呢 七覺支的念覺支
七覺支的念覺支 就是在說什麼呢 說四念住
四念住的次第就是 由身受心法 從粗到細的培養
那麼培養的目的要做什麼呢…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培養正念也是一樣

從粗到細 不間斷的培養 就能成就粗到細的正念
正念若各位比較聽不懂 你就告訴他明覺就好
明覺 明覺
在後期經典裡面 或是後期的講法都有說觀察
所以觀察也可以說是正念
但是不能說觀想喔
觀想與觀察不同
觀察是以當下的現象觀察
觀想呢 就以概念做觀想
這兩者要釐清楚
所以要用什麼名相都沒關係
最主要你就是要培養正念
念住你身受心法四念住
念住身受心法四念住 完成正觀的工作
正觀什麼呢
正觀五蘊 無常 苦 空 非我非我所
所以在這個正觀的當下
我們時時 不離開自己的當下五蘊
才能從過去身體是我 是我的邪見中解脫出來
然後進道上昇由身念住的四念住而完成破除了身見
一個人破除身見 就不會由身根而引起煩惱了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佛教講的慈悲 與一般社會講的慈悲不同

佛教講的慈悲 若與一般世俗講的慈悲相同
佛教就沒有特色了
佛教的慈悲也就是來自於
從煩惱 憂悲惱苦的煩惱當中 成就了平靜喜悅
喜悅平靜
那麼再由喜悅的平靜 進道上昇斷除煩惱
人生的價值觀 有各自不同的價值觀
不過真真正正最高尚的價值觀 也就是斷除煩惱
諸位你想
有沒有比斷除煩惱的價值觀 還要殊勝呢
沒有
有的人的人生的價值觀 願意自己做妄想妄念的奴隸
有的人生的價值觀 願意為家庭犧牲奉獻一輩子
有的人生的價值觀願意 為政治 社會 慈善等等一輩子
那麼這都由各人的興趣
所以訂定了他人生的價值觀
以佛陀來說呢
他教我們的人生價值觀 就是斷除煩惱
這是最高尚的價值觀
有錢人不代表沒煩惱
有地位的人不代表沒煩惱
所以唯一最高尚的人生價值觀就是斷煩惱
要斷煩惱之前先要有平靜的心
要平靜的心之前要有喜悅的心
要有喜悅的心 一定要有精進修行
要精進修行一定要有方法
沒方法 會越修越懊惱 不會喜悅


但是我們想

生命的本質本來就沒煩惱
生命的本質若會有煩惱
那麼我們修行就不能斷煩惱…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所以諸位法友們 我們一期一期的禪修

當然也有前期留下來的 也有新的來報到
這都其次
最主要我們來 一定要記三個重點
法義的正見 修行的正見 修行趣向證果的正見
法義的正見就是要 建立在緣起緣滅法則上
修行的正見呢
也就是一定要 正念正知 念住四念住
修行志向的正見呢
就是完成戒定慧 滅除貪瞋痴
那麼這一定要 最基本一定要建立
所以說我們來這裡修正念正知
就是要由正念正知 來完成正智
由正念正知完成正智
那麼由正智來斷除煩惱…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有的人興趣研究教條成為學者

當然這是比 沒有研究教條的人還要好
不過有研究教條 卻沒走進去修行 可惜
佛教是修行的實踐
在生活當中 才有辦法發揮到佛教的好處
才有辦法 從佛教的好處當中得到利益
而將這種利益教給別人
這就是佛教的 與一般慈悲不同的地方
慈予樂 悲拔苦
要如何從煩惱當中 變成了快樂的人生
把這種從煩惱的人生 變成快樂人生的方法教別人
這就是佛教慈悲的好處
與一般世俗慈善的慈悲 不同的地方
你如何斷除煩惱
把你如何徹底 斷除煩惱的方法教給別人
這就是佛教的悲
慈予樂 悲拔苦
就是在講這些

所以佛教的出發點 都沒有離開慈悲喜捨
當然要慈悲喜捨 要自利才能利人 這是必然的…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所以諸位

在我們修行當中 越簡單越好
因為我們來這裡修行 你有疑問 問教導師
或是我開示
各位釋疑的時候 大家不用客氣

盡量提出來問…


佛陀教我們是教什麼

念住呼吸作所緣
身念住第一階 佛陀教我們念住呼吸作所緣
他沒叫你控制呼吸
他沒叫你在呼吸當中 做種種的主觀帶動它
全都沒有
有自我主觀 你就不會放鬆
你不放鬆 內心就不會軟
內心不柔軟 頭腦就不會怎樣
不會清楚喔
諸位 很厲害 很厲害
所以七覺支裡面 才有說喜覺支和猗息覺支
有這麼說嗎
這有一個次第的
所以我向各位鼓勵
修行是長遠心 不是三五天


你們來這裡 十天的禪修是來做什麼呢

來這個地方加行修
平常時在你們家都可修行
行住坐臥皆可修行
不過有這個環境特別不同
在我們家若福報較好
不用去工作的人 在家無聊
說要來靜坐一下
不過聽到隔壁鄰居 或家裡的人在開電視
他說沒關係 下來 看一小時就好 再來打坐
下來是不是一小時
我看是早上到晚上了 都沉淪下去了
一到晚上才後悔 會後悔嗎 會喔 會
我以前在家居士會後悔
說哎呀 今天怎麼浪費了
都說明天不可以喔 明天不可以
明天呢 一樣 後天呢 一樣
一拖一年兩年 一直過去


不過你若有團體的時候呢

像大家都在靜坐 我在這裡想要爬起來
腳酸了 爬起來
看你們大家都在靜坐 我眼睛趕緊又怎樣
又閉上 輸人不輸陣
這一個很好的好處啊
人家在經行 我在那裡散亂心
自然我自己看到環境 那個環境
那麼自己心就收回來
除非他是來這裡混日子的
要混日子 不如我們回去就好了 對不對
所以這是共修的好處
這叫做共修的好處


我們來這裡加行修 共修

會培養我們自己向上修行
你放逸的時候 回去放逸的時候
就想到在這裡修行的生活
我們的心會趕緊就又收回來…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佛陀有這麼講一句話喔

這句話可能各位疏忽了 佛陀說一句什麼
即以正確的方法來修四念住
最慢幾年
七年一定可以證果
證兩大果的其中一果
兩大果的其中一果 是在說三果和四果 是不是
各位 你們不知道修七年了沒
若修七年的 不知證到哪一果呢
你們會說沒有啦
我就不是像佛陀所說的持續不斷
沒有錯
你在你家若能按照佛陀所說的
以正念修四念住的方法 持續不斷的精進
以你們的智慧來說不用七年
不過社會生活越豐富 世間物質上的福報越好
修行當然會受障礙
所以說佛陀當時在他們印度 佛陀算是有名又有利的人
經由六年的修行
完成之後 又去做一個弘法利生的工作
這實在是不簡單的慈悲喜捨者 大覺者
所以我們 按照他的腳步來走就有路
我們不用再自己找路


所以修行千萬記住 要有長遠心 方法正確

要時時培養正念正知
自己有進步了 要自己讚美一下
退步了呢 鼓勵一下 鼓勵
不要責備喔 我都責備喔 不可以
責備會生掉悔否 會
掉悔知道嗎
掉悔是不是懊惱
懊惱心會清或不會清 不清
懊惱是頭腦不會清
所以鼓勵自己
鼓勵有好處
我也都一路自己鼓勵來的
鼓勵可以
不要時時責備自己


我們想 瞋恨不能解決事情

只有慈悲才能解決事情
所以與自己對立 對我們沒有幫助
要鼓勵自己
鼓勵自己的效果很好 各位經驗就知道…


實踐四念住當下

我們也按照次第 身受心法
人家若問說 你為什麼要修四念住
你告訴他 要完成正定
正定要做什麼
斷除煩惱
那麼要修四念住之前 我們要先從身念住開始
那麼人家若問說 身念住要怎麼修
你告訴他 有次第…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