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項 憶念善行,善念增長,功德增多

善行的範圍很廣,總離不開八正道中的出世俗與世俗二種善法。這二種觀念不同所造的善業,果報當然不同。也就是說,雖然同樣是做好事,但內心的觀念不同時,果報也會因此不同。有些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分析,只是道聽塗說就誤以為行善不可憶念,若憶念善行,功德就會減少,其實這種說法不實際,錯用因果順序,這就是非因計因、非果計果。也就是說,行善的人還無法達到不執著善報的程度,卻要勉強他不可憶念所行的善事,這是錯用因果,更何況憶念並不代表就是執著。套用一句世俗話來說,就是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要學跑步。如果行善之後不能憶念善行,那麼在《阿含經》裡,常常可以看到佛陀教導弟子憶念布施、持戒、天事,難道這不是憶念善事和善報嗎?

佛陀曾在四正勤中詳細說明:未生善念令生,已生善念令增長廣大;未生惡念令不生,已生惡念令消滅。由此可知,善念是四正勤必修的一部份。何況修行的第一步-端正法中,建立道德的觀念必須先明白有善、有善報,有惡、有惡報。如果說連善惡都分不清楚,哪有能力斷惡修善呢?要斷惡修善,當然要時常憶念善以及善行的果報(憶念天事),何況行善之後憶念善行所生起的歡喜心,這就是當今的善報,這是行善的自然反應。由此憶念善行而增長擴大,如此之憶念善行,功德更大;並不是說善行不可回憶,若回憶善行會讓功德減少,這種說法不符合實際。

前面曾說過,佛教所說的業報是來自於我見的行為,善行對一般人來說,當然是一種我見的行為。對於那些沒有強烈的出離心的人來說,由於解脫生老病死的心理準備尚未成熟,因此行善、憶念善行是需要的,因為憶念善行可以增加善行的印象,由此善行招感未來的善報,何況在憶念善行的當下,心就不可能會想惡,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另外憶念善行可生起智慧光明。若有惡念生起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惡念令滅,能生正見。有正見,則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會次第生起。《雜阿含經》七四九經中說: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

一個人明(智慧)生起之前,內心自然會生起諸善念。一個人如果沒有善念之心,那會生起光明呢?所以憶念善行是需要的。何況憶念善行能使諸惡念不生,使善念增長廣大,這是一舉兩得的事,何來憶念善行功德會減少的說法呢?當然了,執著善行的功德會影響究竟解脫生老病死的成就,因此佛陀才會對修究竟解脫道者說:惡念令斷,善行的執著應捨棄。這句話對修離欲滅盡者來說,就是不只惡念要斷除,連執著善行功德的觀念也要捨離。

 

~待續~
下節主題預告:第五項 未達解脫者,執著善行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