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蓮寺建寺緣起

開山住持果淨和尚,號大願,俗名郭三,台南縣大內鄉明山村(燒灰仔)人氏,出家前與夫人郭施鑾英(出家後法號悟道)於新化鎮經商,人稱郭居士。此時伉儷倆雖甚年輕,而以殊勝因緣,於佛法上漸有領悟。當時社會學佛風氣未開,對佛教教義識者不多,郭居士秉持自利利人情懷,常為訪客開示佛法,率眾參訪寺院,領眾集結共修,贏得眾人愛戴。因親近者日增,為使大眾方便修證,後來者共霑法益,遂有創建道場之議。

民國七十二年,郭居士伉儷於岡林村購得本寺用地,岡林古名滴水仔,且寺地位處盆地之中,四周峰峰相連,有如蓮花競秀,故地理形勢稱為滴水蓮花湖。是年,建置小平房一棟及搭蓋簡陋竹棚一處,作為週日道友共修道場。民國七十五年起,往來道場人士日眾,共修者、參訪者、慕名者不斷湧入,因空間擁塞,遂在當年八月搭建鐵厝百餘坪作為佛堂。

民國七十六年間,郭居士伉儷相繼落髮出家,且將土地捐獻給道場。承剃度師父建議,道場命名慈蓮寺,取其慈悲喜捨、心性清淨之意。隨後即積極籌劃建寺工作。幾經研議,次第開發。民國八十年始建大悲殿、觀堂、法堂、齋堂、寮房及闢建諦觀園,於八十二年完工。八十八年三月興築正觀大樓、禪堂、迴廊等,隔年六月落成。九十年十一月於佛堂原址興建佛寶殿,建地百餘坪之廣。至此本寺重要建物,幾已大備。

回首開山以來,歷經艱辛,土地變更使用編定,周旋官府數年。剷土整地,披荊斬棘,修築道路、護坡及水溝。住眾信眾胼手胝足,寸土寸地莫非血汗。建物施工監工勞心勞力,鳩工庀材,募化集資,辛苦備嚐。 所幸,草創迄今,僧俗四眾接踵而來,聚集聞法,循佛道跡,夙夜匪懈,依阿含聖典,佛說四諦三十七道品,精進修行,蔚成道風。 今道場已具規模,內山外山寺貌寺園清淨莊嚴,佛陀法音不輟,聖教永續不衰,參與創建者之苦心經功不唐捐,特誌緣起,藉增法雨。

 

慈蓮寺建寺宗旨

以弘揚佛陀正法律(阿含聖典)教育和四念處的正觀實修為宗旨,提供修行者一個六和敬僧伽團專修道場,以培養四雙八士自利利他。

 

 

 

 

慈蓮的精神與特色

精神

慈:代表慈、悲、喜、捨。歡喜奉行正法律與無欲布施,捨去我執與欲貪愛染。
蓮:代表心蓮,就是心性的清淨。希望眾生人人心性清淨,生活在三界污染中不受三界污染。

特色

前山:隨順本土風俗民情,及發揚中國孝道美德,做為舉辦各種法會之場所,讓信眾藉由參與法會之機緣,得以聽聞正法,培養宗教情操及道德觀念,並依四不壞淨修習六念,使初學者順次建立正知見的修持方法,成為正信的佛教徒,發揮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功能。
後山:禪修中心為全年密集精進的禪修道場,依建寺宗旨提供修行者實踐四念處,開啟解脫智慧的聖地。

 

 

教育方向

壹、對僧眾的教育

一、教育方向
以根本佛教理論為方向,使學員擁有正確的佛教觀念。教導四念住的實際修行方法。不排斥任何學說與教派,但必須了解根本佛教與台灣在流傳的佛教之不同,釐清其差異。
二、教育目標
教導學員正確的法次法向修行方法。完成開法眼證四雙八士。培養弘揚正法律師資,樹立本院的教學風格。
三、課程內容
根本佛教的教材,以雜阿含經為主,其他中、長、增一三部阿含為次。特別是雜阿含的修陀羅部分最接近佛陀的親口說法。課程內容,必須符合三法印、緣起法,不說十四無記。

貳、對社會的教育

由居士發心提供使用的共修場地(台南同安法源中心、台北法源中心、高雄法源中心 及屏東法源中心)舉辦現場法義分享、定期共修、開辦學佛班、正觀四念處禪修班等。
有線電視台、網際網路弘法,應機關團體、公 司、學校邀請演講及舉辦「兒童和青少年學佛營」……等。秉持關懷和尊重,融合智慧和慈悲,回歸佛陀本懷,共創祥和 世界,實現人間自覺覺他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