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佛陀才會說,真理並不是來自於教義,真理是來自於親自體驗。』

學佛釋疑第35集 主題:靈魂

 

 

摘要:

「佛教是否承認靈魂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時常有人問我的老問題,因為在我們中國傳統引領下,中國道家、儒家的思想,都說人是有靈魂的,甚至不只中國,在印度或是其他國家上,認為人是有靈魂論的,可以說是佔大多數。

靈魂其實是一個名相,一個名詞,例如你們稱呼我為大願比丘,或是大願法師,這是一個名字,代表要稱呼什麼人。

依佛教緣起法,緣起、緣生、緣滅,緣生緣滅的法則來說,身心世界是由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來結合形成的東西,若如此,哪會還有一個,所謂的靈魂存在呢?所以佛教是不承認靈魂論的,但是他也不會去排斥別人說靈魂論,因為有宗教自由,別的宗教在說什麼,我們沒有資格去干涉人家,我們也沒有資格,去向人家說對不對,但是他若在說真理或是在說佛教,當然我們就要更正他。

所以在佛教的立場上,人的身體上沒有所謂的靈魂,因此在原始佛教裡面,佛教不承認靈魂論,靈魂論是後來的人才承認的,在佛教的原則上沒有靈魂論,因為佛教所說的重點,就是因緣生滅法則,因緣生滅法則的當中,身心都是因緣生滅的法則,哪還有靈魂躲在身心裡面呢,若如此,靈魂又從哪裡來呢,父母怎樣生的呢,還是從何而來呢,凡事在佛教所說的,都要有因、緣、果。

父母怎會生靈魂給我們,他們是生命體給我們而已,由佛教的因緣法與五蘊,佛陀分析生命的五種要素,你將它分析來看,我們的身心生命裡面,沒有一個靈魂存在,但是你若要將靈魂這兩個字,將它說是一個名相,簡稱為一個名相,這個靈魂就是在說什麼,說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那麼這樣我就沒話說,若說身心裡面又躲一個靈魂,那麼這就是違反佛法,所說的緣生緣滅法則。

 

「如果沒有靈魂,走路的是什麼人呢?想的是什麼人呢?種種…這是什麼人呢?」
其實難怪你會這麼懷疑,在我未學佛以前,我就對這個問題,存著很大的懷疑,怎麼說呢,我是一個鄉下小孩,那麼孩提時,父母時常告訴我們,出外做事一定要注意,我們人的頭上三尺有神明,在監護我們,我孩提時代,父母就這樣教育了,然後,在我們的心目中都認為說,人若死了就變成有靈魂,那個靈魂,死亡之後,若行善,靈魂就當神;活著時若造惡,死後那個就當鬼,所以鬼是由我們人的靈魂來形成的,小時候就這麼灌輸,我們就這麼學。

等到走入佛教之後,開始念阿彌陀佛,或是念嗡嘛呢叭彌吽,在學習修四加行的次第時,其實我真的釐不清楚,我們人的身體上,沒有靈魂怎會說話、工作,既然沒有靈魂,要如何走路、說話、工作,不是你在懷疑而已,我真的也是都這麼懷疑,因為我走入佛教時,佛教有兩派,一派是承認靈魂論,一派是沒有承認靈魂論,有靈魂論的說一套,沒有靈魂論的說一套,那麼我真的釐不清楚,和你一樣釐不清楚,想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因為那種靈魂的東西,看不到的。

然後我開始學打坐,那時還未修四念處,從一般的專注禪定,專注禪定,我修沒有多久而已,修沒有幾個月,就這樣眼睛,坐著,靜下來,心平靜下來,完全的輕安喜悅之後,眼睛卻睜開三分眼,不是刻意哦,不是,卻看到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現在,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物質世界,另外一個世界不是肉眼所看到的另外一個世界,另外那個世界,人家都稱之為說第三空間,確實有一個第三空間,就是這樣,另外那個世界,與這個物質世界是不同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看到它,也有看到人的生活,與我們的世界在生活是相同,差別就是說,它那種是一個影像而已,好像一種電影的推動力,這樣而已,像電影的影像而已,不像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的物質,那麼我那時也又更加懷疑,既然人若沒有靈魂,死後,我剛才看到的那是什麼,我由修禪定,對那項愈來愈有興趣,卻變成眼睛若稍微瞇著或閉著想要看它,就看到,那都由修禪定而來的,那時我更加相信說,在佛教說的有靈魂論那派,我真的相信人死後有靈魂,才會變成死後,還有像活在世間做事一般。

所以人說地獄、天堂,其實不是天堂在上面、地獄在下面,是由我們人活著的心念,引生死後那股推動力演變的,人家將它稱之為靈魂,那時我也不相信沒有靈魂。

後來我開始親近阿含,我從雜阿含親近,開始實修四念處,開始精進於,從身受心法四念處的次第,專精於用功,在行住坐臥培養正念時,那種的正念明顯度,我在這裡不是在說妄語,還像我們看電影的慢動作,那麼的明白,念頭生起來清清楚楚,一個意志推動明明白白,手伸出去,推動我們的手,伸出去的過程詳詳細細,在當下時,我對身體的舉動、感受、想,如實以身受心法精進用功,發現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色受想行識五蘊,真的在裡面找不到一個,色受想行識的互依互緣之外,還有一個靈魂躲在裡面,真的找不到,除此之外,你自己每一個舉動裡面,是由色受想行識五項要素,相依相緣的過程之外,其他沒有一個靈魂存在,從此以後我才肯定沒有靈魂,身心上沒有一個靈魂。

那麼人家要如何稱呼靈魂,我無法去批評他,他們當時會說靈魂是怎麼來的我不知道,但是經由我修四念處之後,肯肯定定、清清楚楚的身心上,只有一個色受想行識而已。

例如說沒有靈魂要如何工作,我說給你們聽,想是腦在想,與靈魂沒有關係,手會舉是因為腦想,然後推動的力量叫做行蘊,思考、推動力量(行蘊),將腦在操作手的功能作用,操作這隻手,說話也是一樣,腦想,然後靠行蘊的推動,使我們的嘴說話,所以做任何工作,都是由五蘊的輾轉,並不是一個靈魂,躲在裡面指導我們的,在控制我們的,並不是這樣,那都是因為,他對五蘊的身心不瞭解,所以人家說靈魂論,他就說有靈魂論。

醫學、科學到現在已經很發展了,與過去不同了,所以在,醫學、科學的研究之下,曾經我也是,美國的科學研究家說的這樣,眼睛看到當下沒有一秒鐘,已經從眼睛看到引生至腦部,去分別這是種種色澤,這是什麼人,這些眼睛看到沒有一秒鐘,就能馬上有如此的分別,科學家也有研究眼睛不能,分別這是男的、女的,這都與佛陀說的,完全與根觸塵生識的功能作用是一樣的,所以佛法是超越科學,科學簡單說,是在佛法的後面摸索,但是有一些較粗糙的事物,像物質世界的事物,能夠用科學來印證,科學現在也應證身體上,真的沒有躲一個靈魂,所以說我們身體會舉動,做種種的工作,其實只有五蘊的輾轉而已。

你們若不相信,我教你一個去印證的事,行住坐臥保持明覺,以身受心作你觀察的所緣,觀察身體舉動、感受、心念,然後由身受心三項,都觀察很清楚,內觀智慧生起來時,你就如實覺知身心,是只有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結合起來形成的而已。

車子裡面,有沒有一個靈魂?不然車子怎麼會動,無論多重都載得動;飛機裡面有沒有躲一個靈魂,你們就說,開車那位不就是靈魂,開飛機的就是靈魂,不是,那與生命的因緣結構是不同的,我們的生命因緣結構,是由腦在操作,腦根,否則腦若壞掉就變植物人了,就是這樣,腦是一個總控制的開關,所以說做事是因為五種要素,就是色、受、想、行、識,簡單說,叫做身心,也簡單說物質與心理世界兩項結合,那麼物質我們看得到,心理世界就是想的層面,你較看不到,但是心理世界是依腦的功能作用產生出來的,因此不一定有靈魂,絕對沒有靈魂的原則下,我們就能做事,就會說話,走路、提水、洗車,就會做種種的事,這不用爭執的。

但是未修內觀四念處,對緣起法則不瞭解的人,就是說未見緣起的人,你要告訴他沒有靈魂,他信不過;見緣起法之後的人,你告訴他有靈魂,他也信不過。

所以這不用爭執的,這種是實際的事情,只要你肯用功,內觀四念處,由身受心三項如實觀察,你就如實的瞭解,到底身心裡面有靈魂嗎?沒有靈魂要如何做事的,這都由你自己從五蘊觀察,你就會清楚,否則有時說起來,你們也不會相信,這也是自然的,因為你未見五蘊的緣起,未徹見,如實知見五蘊的緣起,你誤為有靈魂,因為人家這麼教,我這麼聽。

何況宗教與修行是自願的,你要去信什麼、學什麼,也是自願,但是在佛教的立場上來說,佛教不承認身體有靈魂,所以佛教絕對不承認說,做任何事是靈魂在指使的,這是因為五蘊因緣形成結合,在指使我們工作的,千萬不要誤解說,我們的眼睛在看,是靈魂,在走路,這也是靈魂,在說話,這也是靈魂的作用,聽,都是靈魂的作用,不是,這些都不是靈魂的作用,這些都是因為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結合產生的作用。

例如一輛車為何會跑,就是有引擎、車殼,那麼引擎也要原料,原料就是汽油與電力,汽油與電力結合起來,這輛車就會跑了,這很簡單的,例如現在科學很發展,有電腦,電腦多厲害,無人飛機,飛機都不用人在上面開,用電腦控制、操作它,電腦是靈魂嗎?不是,電腦是由種種的物質條件組合起來…

等到你若修四念處體驗緣起時,你會肯定說,身心生命沒有靈魂,否則告訴你沒有靈魂,你不會相信,這也是很自然,在佛教的角度是說,我們沒有勉強別人去信什麼,我們將佛陀所說的真理,加上自己的經驗說出來而已。

像我過去也一樣,我起先完全相信靈魂,自從修四念處,如實觀察五蘊見緣起法之後,我聽人家說靈魂,我也笑一下、笑一下,因為你告訴他,他怎麼聽得下,除非他是見緣起法則的人。

這是一個次第,也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所以佛陀才會說,真理並不是來自於教義,真理是來自於親自體驗,你自己體驗看看,等到你觀察五蘊,如實觀察五蘊的,相依因緣清楚,建立五蘊緣起法則之後,你就說哎呀,確實,工作的不是靈魂,身體沒有一個靈魂,但是未見緣起的人說靈魂,這是人家教我們的,上一代這樣教我們,我們這樣記,將它信以為真而已,告訴你,我們要冷靜,冷靜去思考它,思考之後還不足夠,還要真正的經驗,你就知道工作的不是靈魂。

 

「既然若沒有靈魂,那麼什麼人在輪迴呢?」
這句也是我時常聽到的,可以說我每一次與信徒對話、問法、討論法,每次都有聽到這句話「既然沒有靈魂,那麼不是死了就算了嗎,不然到底是什麼人在輪迴呢」,這個問題每次都有聽到,那麼我向你介紹,有可能我這麼說,你也存疑,這正常的,若要不疑,就要你自己親身見緣起法則,見什麼緣起?五蘊、六入處的緣起法則,也簡單說,得到空三昧與無相三昧,三昧就是智慧,空三昧就是如實觀察五蘊是因緣和合,所以空沒有自性,這就是空的正定,從五蘊瞭解身心是色受想行識五項結合的而已,除此以外,沒有另外的靈魂及其他等等。如實觀察、體證的人,叫做空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的智慧生起來;無相三昧就是,觀察六根對六塵,它是因緣和合,叫做根塵識,所產生的功能作用,裡面沒有一個眼睛的靈魂、耳朵的靈魂,若如此,達到無相三昧。

這都是修行次第的問題,你若不先有具備,空三昧、無相三昧,不能得到無所有三昧,無所有三昧就是,徹底滅除貪瞋癡,這都是沒有見緣起法則之後的人,是不能清楚的,有存疑,這是正常的現象。

若人家說就馬上信,這樣也是變迷信,像我說的你不加以思考吸收,然後實際去經驗、印證就信,這樣你也不是,真真正正的淨信,淨信就是不會再有懷疑了,不會再因為種種的問題引起懷疑,而改變此種觀念,例如我親身修四念處,觀察身心裡面,真的由五蘊輾轉,五蘊的過程、因緣,與六入處的過程、因緣,一一清清楚楚,又像在看電影般,還不是用眼睛看的,那種感覺清清楚楚,若說身體躲一個靈魂,你看,我是否還信得過?這是不可能信得過的。

那麼若如此,你會問說,既然若如此,人死了,沒有靈魂在輪迴是誰在輪迴,這值得我們討論的,依佛陀說的,六根的作用,是從根塵識三項和合,例如說眼睛有眼睛的器官,眼睛器官若沒有壞掉,我們能看到外面的相,物質世界的相,眼睛只有看到而已,眼睛本身絕對沒有說,看到後知道這是男的、女的,這不是來自於眼睛,這來自於想,所以眼睛的器官,看到外面的色塵,引生到眼睛的器官功能作用產生起來,然後去引發到,我們的意根(腦),那個腦將我們過去學的,放在意識的資訊調出來,所以意根觸法塵產生意識,然後落入想、分別、判斷,知道這個是男的、女的,這是黃、紅、青、白。

可是人若死了後呢,根塵識都怎樣,就自然都隨肉體死了、壞了,因為我們現在,還有物質世界與生命,由地水火風四項形成,雖然有地界的,肉質界、硬體界,例如皮、肉、骨,指甲、頭髮種種這些物質界,我們肉能完全保持,現在還會柔軟、能夠使用,要靠風,與有冷熱、水分的保持,我們物質界,才不會馬上硬繃繃,才不會冷卻後硬繃繃沒作用,既然有肉質的物質世界,當然就有神經的功能產生,引起種種眼耳鼻舌身意的神經功能作用,但是若死掉了,這個肉體就硬了、冷卻了,硬繃繃了,所以功能壞掉了,所以人死後根塵識就不見了,那麼若這樣要如何去輪迴呢,又沒有靈魂要如何輪迴呢。

其實輪迴來自於,我們活著時的渴愛,簡單說就是執著,用較世俗來說是執著,你對任何問題有產生執著,那股執著的力量,是會很強烈的,你想,只有火與水,水用火來將它燒開,產生的蒸汽,就能拖一列那麼長的火車,你看看,意思是一樣啊,由我們活著的那股執著力量,人死後那股執著的力量,化出來那股力量,化為一股力量,是由那股力量在輪迴。

例如佛陀說此有故彼有,說這裡有點火,那裡才有燃燒,因此佛陀說,我們有無明的觀念,因此引起無明的行為,無明就是說錯誤的觀念,誤解有靈魂,那都是錯誤的觀念,有錯誤的觀念,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行為會記憶在腦識裡面,不斷在腦識裡面影響到身心,那麼身心直接就影響到,六根對六塵的觸受,因為前面的無明,在六根對六塵的觸受時,就生起愛、取、有,有愛就想要爭取,爭取之後就佔有、執著,因此感招未來的生老病死,佛陀自覺悟緣起法則,才發現說,哎呀,真理這個自然法則,本來就是如是,所以才會成為一位佛陀。

所以說人死後的輪迴,並不是在靈魂,是在活著時的這種執著,所以說執著善以後,有適當的助緣就有善的果報,惡的執著,遇到惡的助緣就有惡的果報,這都是他按照緣生緣滅的,因緣和合的角度而來流轉輪迴,有因、有緣、有果的,並不是一個永遠不變的靈魂。

印度婆羅門教認為說,他們就是從梵天來的,所以他有靈魂,梵天來的靈魂,降在人的身體上,那麼修行就是,最主要要達到人死掉之後,他這個靈魂,再回到本來梵天的地方,甚至還會進道,他的階級還會進步,所以這就是外道講的靈魂論。

在佛教裡面,輪迴是來自於他的渴愛,簡單說就是執著,所以你們都不會執著,就絕對不會再輪迴,但是若有執著,必定會輪迴,但是要達到不執著的人,就要到三果與四果阿羅漢,才沒有執著。

例如說,有的人現在稍微種種的刺激就自殺,那也是都由執著產生的,所以變成以後也是還會輪迴,何必不要藉用現在生命,趕緊做應該我們做的事,今世無法解脫,至少來世也還有得到人身,還有機會漸次修行,這樣才有機會能得到解脫。現在這個生命不珍惜而自殺,自殺必定墮入地獄,自殺是故殺,故殺必定會墮入地獄,或是餓鬼、畜生三惡道,殺別人的生命有這種罪過,殺自己的生命,也是照常有這種罪過,所以在佛教角度上來說,要珍惜生命、照顧生命,但是要如實知生命的本質,因此我們就不會再執著它,我們不會來浪費生命,因為自己未來的好壞,是操作於當今自己的行為,人說有智慧的人會照顧自己,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行為,未來所感招的果就是端正果,那就是關心自己。

 

「修行一定要經過三歸依的儀式嗎?」
在過去佛陀時代,要三歸依很簡單,例如耶舍、耶舍的父親、妻子與母親,都聽佛陀開示端正法,然後內心柔軟,佛陀又開示正法要,經過思考發現,從來不曾聽過這種真理之後,就要求佛陀說,說他要來歸依佛陀,歸依法、歸依僧伽,那麼經由佛陀允許之後,他就自誦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再來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次,這樣之後,他就去執行依止佛法僧,就是作他的人生的指標,人生生活的指標,那麼他就變成一位在家居士。

佛陀要剃度來加入僧團的,也是如此,聽到佛法之後,佛陀問他旁邊的弟子,這個人要加入僧團修行,有人要照顧他嗎,意思說有人要幫忙教導法給他嗎,意思說有人要做阿闍梨嗎,有囉,佛陀告訴他,你頭髮剃一剃、鬍鬚修一修,準備衣缽加入僧團,加入僧團就有阿闍梨在教他,在教他法,只有這麼單純而已。有關種種歸依、出家的儀式,這些都是來自於,後來為了要讓它莊嚴,才又將它整理一套歸依的儀式,與整理一套剃度的儀式的。

那麼若這樣,真正一位修行人呢,是不是要先聽佛法,瞭解佛法的內容、意義,發現佛法的好處,自然而然他就會三歸依了。

你若不瞭解佛法的好處,不要按照佛陀所說的法,不要親近佛陀的聖弟子,學習佛法,或完成與佛陀相同的那種生活品質,聽人說三歸依好,你只有去做一個三歸依儀式,這樣哪有什麼用呢。

若是依原始佛教來說,他會來三歸依,就是他已經瞭解法,他有聽到法義,瞭解佛法的好處,來親近佛、法、僧,一定會獲得好處,因此自然而然他就會三歸依,那麼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若這樣的話,就不會再有一種說,修行一定是不是要三歸依的儀式。

可是後來的人,因為他對佛法不瞭解,對佛陀、僧伽不瞭解,既然是對佛法僧三寶不瞭解,那麼他的內心,如何生起敬仰、修行意志,內心如何去禮敬、親敬僧伽,聽聞佛法,加以思惟、修行呢,這不可能,這都是因為他對法義未瞭解之故,對佛陀未瞭解之故,對僧伽不瞭解。

若瞭解時一心一意,意志要依佛法僧三寶,作他人生修行的指標,最後要來完成佛道,有這種正確見解的人,自然而然,他就會找僧團來作三歸依…僧團某人幫他歸依,是幫他作授證,說我代表僧團向你授證,你是一位三寶弟子,歸依本來是此種意義。

後來因為各立山頭,歸依什麼人,那個什麼人就是我們的師父,不是我歸依的那位,就不是我們的師父。

其實三歸依是歸依佛,佛陀只有一位,叫做喬達摩悉達多;歸依法就是,歸依佛陀說的教法;歸依僧伽就是,歸依佛陀的四雙八士弟子,那是沒有山頭主義,也沒有說這位才是我們師父,那位不是我們師父,不是這樣。只要你有符合正法的,佛陀的四雙八士聖弟子,都是我們的老師。

佛就是,喬達摩悉達多自覺悟緣起,完成究竟解脫之後,人家稱之為佛;法就是佛陀度五比丘之後,所建立的四聖諦,初轉法輪的四聖諦,所以叫做法;僧伽起先是佛陀的五比丘,都完成阿羅漢的弟子,因為僧伽是經由佛陀的教義,而實踐完成修行的人,因此他有到那個力量,能教導別人完成佛道。

所以三歸依,在修行上的次第來說,瞭解法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受、求三歸依,這在阿含經上,就能看得很清楚,並不是說,到底我修行,是不是要來三歸依呢,你對法瞭解了,絕對你會受、求三歸依,這是一個過程,意思說你對法瞭解,並且求三歸依之後,你就開始會精進了,你是因為說佛法很好,佛陀的特色,從來不曾聽過的智慧與福報,僧伽能指導我們修行,依止他們三項,做我們人生生活的指標,最後就能完成佛道,那麼這樣,你自然就會去歸依了。今天時間到了,說到這裡,我們沒有回答到的,下期再向你們答覆,感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