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聖人之前,阿羅漢之前,大家都還有習性,壞的習性。所以我們不要以別人的弱點、貪瞋癡大作文章,起瞋恨,這樣沒有智慧,這個是愚人的生活。

這個人有小小的一點優點,我們就欣賞人家的優點,你欣賞人家的優點之後,你的內心就會生柔軟,對我們能平靜。別人有優點,我們反而得到利益。』

台北現場法義分享 45

法友分享(1):
△我很少接觸大眾,我比較獨立喜歡獨來獨往,例如我去墳墓或哪裡靜坐等
△我過去所修都是入定…安住在定力裡面,比如說我也整晚都沒有睡。接觸到師父的錄音帶,我自己來檢討,定力越修,加上師父您剛才所說的,我覺得我也是很傲慢的,…我覺得愈修愈傲慢。後來接觸到師父這個四念處…

法友分享(2):
△師父吉祥,你說的阿含經裡…這個法對我來說真的受益很大…我現在來這裡二、三年之間,能夠讓我的心漸漸漸漸能平靜下來,還能夠清楚的看事情,就是說有專注,再來還有法次法向,所以能夠使我的生活實際來說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只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就是說讓我受益良多,感恩。

◎諸位,法若在生活不能對你有利益,這個法並不是佛法。

◎這位法友他定的部份修得不錯,可是他在定的停留裡面,因為有精神集中的緣故,所以變成忘我,一個忘我的人會忘記睡、忘記吃。…若是抗壓力不好,身體體質不好的,他會身心勞損,若身心勞損時幻想就會出來。

◎有時在團體當中,我們明明知道這個人和我的生活或是和我的關係很好,不忍心他錯誤的觀念一直沈溺下去時,我應該要說的就說,但是「有爭論沒有瞋恨」,記清楚哦,不可以有瞋恨。

◎他有他的權利,將他的觀念說出來;我們也很理性,把我們該說的權利說出來,但是他要聽不聽,和我們就沒有關係。

◎尊重你的說法、尊重你的修行、尊重你的信仰,我尊重你。但是我會說尊重不代表什麼?認同。對對,「我尊重不代表認同」,他如果修養比較好的就會默然,修養比較差的就會大發脾氣轉頭就走。

◎外道來和佛陀的弟子論法,佛陀的弟子都依佛陀說的,這樣說給外道聽,外道不只聽不下去,見解不同嘛,還發脾氣轉頭就走…為什麼外道會發脾氣呢?佛陀說與我們無關。

◎身為一位佛教徒,尤其在家居士,就要護法嘛。護法的功德和世俗的功德是不同的。

◎護法就是說,非佛法說佛法我們應該適當適時、適當的環境、適當的語言,該表達時就要表達。如果沒有表達的話,這樣就會變成一位消極的人物;我們也不可以瞋恨、用極端。所以在佛教,佛陀時常說中道,以中道處事,自利利人。如果沒有以中道處事,有時如果消極,每項都只有默然,對也默然、不對也默然,以後會掉悔。

◎當時從外國來找我的一個台灣人…在某佛學院讀佛研所,讀第二年時來找我,他來就對我說: 「法師,我從美國來的,來這裡讀二年了,我愈讀愈厭倦…我從美國迢迢來到這裡,研究這麼多的道理,對我哪有什麼幫助…」

◎阿含經其實不艱澀,研究阿含經的人要有耐心,研究後還要在生活上思惟和觀察配合,這樣就沒有事。你若只有理論上的研究,會研究不出道理來,若阿含經用文字研究,會愈研究愈不對。

◎要如何從中阿含經去選擇什麼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看?我說都可以看,但是你要思考,和滅苦有關、和修行有關、和修行次第有關、和具備正見觀念有關,你都可以吸收。若是其他的,我們看一看就可以。

◎身為一位佛教徒要修行的人,最基本的修養不好,不用談到修行。我時常這樣說,連最基本的修養都沒有,他有修到什麼行?請問諸位,佛教修行是要滅除貪瞋癡,最基本的修養沒有,就是裡面的貪瞋癡強烈 ,和一般人一樣。

◎我們要欣賞別人的優點,就如剛才欣賞這位信眾法友,他的禪定的優點。欣賞別人。

◎未完成聖人之前,阿羅漢之前,大家都還有習性,壞的習性。所以我們不要以別人的弱點、貪瞋癡大作文章,起瞋恨,這樣沒有智慧,這個是愚人的生活。

◎這個人有小小的一點優點,我們就欣賞人家的優點,你欣賞人家的優點之後,你的內心就會生柔軟,對我們能平靜。別人有優點,我們反而得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