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兩字來講,就是「慈予樂;悲拔苦」。予樂就是說能夠使他過得真正自在的快樂;拔除憂愁、悲傷、煩惱、痛苦。並不是適合我們意見,跟他有說有笑、浪費歲月的時間叫做慈悲。

真正的慈悲,就是你親近他,他可以教導你法、可以教導你改變過去錯誤的觀念;你有憂愁、悲傷、煩惱、痛苦,可以教導你如何離開憂愁、悲傷、煩惱、痛苦,指導你正見的教義,修行方法、證果的次第,這才是真正的慈悲。

學佛釋疑第18集

提問:
1、從你所教導的修法來看,修行重視於正念,是這樣嗎?
2、正見、正念、正思、正定,我真的釐不清,是不是可以再解釋一次。

 

◎修行入門方法很多,例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憶念天事,或是從三十七道品七個體系當中,選擇一個體系當你的入門處,或是看到人們病、老、死,那麼反觀自己終歸也會老、病、死,內心生起怖畏出離老、病、死的志願,從無常、苦、無我入門,也可以由觀察一切因緣變化入門,所以修行入門處很多。

◎這都是入門處引導我們走向的方法,最主要不管你修什麼方法都畢竟要有正念,若是沒有正念等於是沒有修行。

◎什麼叫做正念呢?就是當下清楚我們身口意的行為。

◎我們從整個佛陀說的修持法門來看,都沒有離開念,任何的修行法門都一定要有念,但是正念的特殊就是在當下念住自己的身口意,也只有如此培養出正念,你才能如實覺知因緣法,也才能在六根對六塵觸受當中,如實正念而降伏過去的錯誤邪見,甚至斷滅貪、瞋、痴。

◎培養正念是由一天、二天、三天…累積而來的,不是說修行重視正念,馬上就具足正念,沒那麼簡單。

◎正見分成兩部份,一部份是有正見的知識,一部份就是完成正見。

◎有正見的知識,也就是從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證思惟來的。

◎完成正見,必須一定要按照法次法向,而如實培養正念所完成的。

◎依佛陀講的正見來說,必具有六種特色:現見、離熾然、不待時節、即此見、體證涅槃、緣自覺知(親身體驗) ,這才是真正的正見。

◎世間的正見:有父有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正法、非正法、有了義法、不了義法,世間會成就阿羅漢。這稱為世間的正見,因為有如此見解的話,我們就不會曲解世間的事實現象,也建立了端正法,而讓我們過著有義理的生活。

◎出世間的正見呢?具備世間的正見之外,還要有苦集滅道四聖諦,瞭解、思惟、親證、相應,也就是說 出世間的正見就是如實知見四聖諦。

◎正見是道理,正念就是實踐之道。也就是由正見的道理,具備正確的見解之後,要完成具備正見的人要在行、住、坐、臥當中,念住你的身、口、意,當下身口意到底是在作什麼事,你都要一一清楚的念住明白詳細…

◎我們修行培養正念,就是要從不知不覺,然後經由修行來後知後覺、現知現覺。

◎出世間並不是離開我們這個生活的世間,或是離開某地球、環境,不是。出離內心貪、瞋、痴的世間,也就是說出離愛、取、有所引起的貪、瞋、痴的世間,所以出離世間就是出離內心貪、瞋、痴的世間。

◎不要誤解出離世間對這個世間心生討厭,想祈求離開這個世間,另外有個較好的地方可住否,這種觀念佛陀沒有這樣教過,所以很多人將出世間誤解為出離我們現在所住的地球世間。

◎正思惟並不是一般的想,它有符合正見的思考,靜靜的思考。

◎正思惟必須要具備有已經降伏五蓋了,或者你在思惟當中已經具備有內觀的力量。

◎不是說坐在那裡想東、想西、想南、想北,沒系統、沒次第、沒法次法向的胡思亂想,叫作正思惟,不是這樣。

◎一位要具有正思惟力量之人,具備有正見之外,還要有那個力量:發現自己正在想的念頭是不是在我們要想的問題上,否則想東、想西這叫作散亂心。

◎佛陀教我們修行,沒教你不要想,但是教你摒除散亂心。若不摒除散亂心,你要如何有正思惟呢?

◎我們現在有這個福報,趕快把握時間,不要今生不向今生度,等到何時度此生,那是很危險的。不知的人不知,知道的人會感覺非常的可悲、可怕。

◎佛教講的定若是和印度傳統的定相同,佛教就沒有特色了。

◎佛教的定就是正念、正知,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念完成的正定,你有具備正定才有能力趣向於觀察五蘊、六入處,有正定才有辦法由六入處接觸體驗緣起法、有正定才能在六根對六塵保持隨順觀、隨順覺…(詳細內容請觀看講述)

提問3、我感覺修大乘的人,好像比較樂意協助人,修南傳的感覺,比較不像修大乘的人好親近,有親和力又樂意幫助人,所以看起來好像修南傳的較不那麼慈悲,這是我的感覺你的看法如何?

◎其實這並不是修大乘和南傳的關係,好親近、不好親近,慈悲、不慈悲,這是個人的觀念,各人有各人的癖,那叫作習性。

◎慈悲兩字來講,就是「慈予樂;悲拔苦」。予樂就是說能夠使他過得真正自在的快樂;拔除憂愁、悲傷、煩惱、痛苦。並不是適合我們意見,跟他有說有笑、浪費歲月的時間叫做慈悲。

◎真正的慈悲,就是你親近他,他可以教導你法、可以教導你改變過去錯誤的觀念;你有憂愁、悲傷、煩惱、痛苦,可以教導你如何離開憂愁、悲傷、煩惱、痛苦,指導你正見的教義,修行方法、證果的次第,這才是真正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