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區觀看↓

各位法友安樂行 師父安樂行

專注所緣 培養正念

活在當下 年年吉祥
請大家放掌

修行佛法對一般人誤以為很麻煩 很複雜
其實修行佛法不麻煩 也不複雜而是很簡單
簡單到何種程度你們知道嗎
生活中本來就有的 你說簡單不簡單

不過很多人為了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及欲望
沒用心去體驗佛陀所說現見法的特色
因此之故  將佛教變得很忙碌  變得非常的廣
嚴重到三藏十二部經
要數大阿僧祇劫才有所成就
可憐不可憐

也就是說修行佛法本來很簡單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本來就具備這些條件存在
不了解佛法的人  因為不知道佛陀所說的現見法
因此而向外追求  三大阿祇僧劫種種
跟佛法無關的事情
所以給一些年輕人或年老的人
或是有心修行的人感覺佛法很難了解

各位 佛法非常容易了解
修行也非常簡單

可是一定要切記
要綿綿密密地培養正念跟正知
綿綿密密哦  不斷地培養正念跟正知

佛法修行不離開正念 正知
無論社會怎麼流變  只要佛法還在人間
修行者不能離開正念跟正知
正念 正知是修行唯一解脫的不二門
因此稱之為一乘道

但是正念 正知在生活中本來就有的東西
沒有人發現到也沒有人了解它的重要性
誰發現到呢 偉大的佛陀

偉大的佛陀發現生活中這些正念 正知培養壯大
能夠觀察生命本質及非生命本質
也就是苦 苦集 苦滅
請各位想想
正念 正知重要不重要
當然非常重要

將正念 正知觀察培養到什麼程度呢
能夠正觀苦集滅道 五蘊等法

佛陀的解脫是由正念 正知開啟正智
由正智解脫的 正智
什麼是正智呢
不是社會那種政治 智慧的智
以它正觀五蘊無常 苦 無我
現觀苦集滅道
這個都是由佛陀培養正念 正知開啟的智慧
修行一定要開啟智慧

世俗的智慧及斷煩惱的智慧
這兩項是不同的

世俗的智慧不究竟
世俗的智慧不是永久性的
但是佛陀所開啟的智慧就是正智

這字「正」是什麼呢 就是如實的

不違反現見 正法的特色  也不違反正見的特色

佛陀發現正念 正知重要性之後
不斷地宣揚
在四十五年說法當中對人說
人人修行唯一一條路  這條路就是中道
是道跡也是大乘
這條路是中道也是道跡也是大乘
也就是佛陀走過及過去完成聖者走過的足跡
就是八正道

也就是任何人想要修行佛法都不離八正道
因為八正道是中道  八正道是不二門
八正道是解脫的足跡
所以八聖道是一聖道 也是中道
也是解脫的足跡  腳印

可是後來有人對修行感覺過於簡單

因此以自我主觀加上他人
所遺留下來的種種資訊  套上自我主觀
一直不斷地擴大
擴大到以後變成怎樣
整個佛法只要你一生想要研究它
就已經沒有辦法研究清楚了
所以佛法被誤以為非常複雜 非常的困難

佛法本來是那麼地簡單

修行不離修八正道這麼單純的佛教
但是有的人不用心修行
興趣思考 推理 判斷 分析 喜歡動腦
修行佛法不重於頭腦的思考 分析 判斷
而是培養正念 正知
可是對正念 正知感覺過於單純的人
就動腦分析 判斷種種
推理一大堆的道理出來
以後的人不知是真是假
所以佛教演變越來越複雜

佛教本來是八正道的修行那麼簡單
但是有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
將別人的東西
例如經典記載 他人所說
或由自我主觀思考出來的東西
套了一堆如山  然後一個一個加上去
以後佛教的確找不出一條路可走了

但是真正想要修行

唯一一條路就是八正道
八正道有非常完整的結構
所修的內容就是…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聽指導老師說
你們怕妄想 妄念 怕散亂心

其實散亂心不可怕
最怕是你怕它

散亂心不可怕 你怕它最可怕
這樣聽懂嗎

散亂心為什麼不可怕呢

因為散亂心本身它是中性的
散亂心是中性的
它不會引起煩惱
可是你怕它就會引起煩惱

為什麼散亂心沒有煩惱而是中性呢

因為散亂心在我們意念中
頭腦的腦 意念中釋放出來
過去潛留的習性 因此稱之為法塵 法塵
法塵就是現在之前記憶在頭腦裡面的資訊
因緣和合自然而然就會釋放出來
稱之為法塵
法塵是記憶在頭腦裡的東西散發出來
對修行有害的地方就是浪費時間
因為散亂心起來的時候
如果不是修心念處的人
當然就不可能念茲在茲以它為所緣
因此之故只會浪費時間而已
沒有什麼可怕
但是怕散亂心才是可怕…

佛陀當初離開了苦行
他離開了修四禪八定然後自闢途徑
觀察老病死思惟觀察十二因緣
發現苦集滅道
然後找出道跡就是八正道

他修行道跡的八正道的正念 正知開啟正智
徹底地完成無上正等正覺
然後以苦集滅道四聖諦宣揚給我們知道

我們為什麼還要摸索呢  自闢途徑呢
為什麼不跟佛陀的腳足跡去走呢
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雖然很多人號稱修行
而不是想要修行
而是利用修行佛法佛教
作為他像事業創業賺錢 名利之心
道理是相同的
只是他將佛法誤以為是一種事業
這句聽懂了嗎
將佛法當作一種事業
利用這個來經營他的事業
你看 他要修行嗎
當然他不是想修行
在這種現象當中他唯一要去尋找一些
比較適合大眾
適合大眾認同的
那請問解脫道大眾比較認同
還是信仰大眾比較認同呢 信仰

既然要將佛教視以為事業經營
那要怎樣 要認同度的比較多
社會做生意也是一樣呀
認同度較多的地方賺錢就多…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有能力發現到其他比這部份正念更微細的
就要選擇以比較微細的為所緣
因此修四念處才有身受心法  知道嗎
身體比較粗糙  感受比身體來得微細
心念比感受更微細
法念處更微細
所以開放是在講七覺支
第二個覺支的擇法覺支

開放有次第的
開放不限時間

任何環境 任何時間 任何場地
都可以以擇法擇支
開放選擇你必需的所緣…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