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現代的人業重,所以修行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才可以修行,這種的說法正確嗎?

○聽說人只要往生,來生想要得人身很困難,這是真的嗎?要具備何種的條件,來生才會再得人身?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念佛,但是到臨終時,對死還是非常的怕?
○有一些人的相貌,生得讓人感覺很不容易親近,有一些人就很好親近,面貌看來很慈祥,這是什麼原因?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大陸地區觀看↓


只有念佛

你不了解五蘊無常與身心的生命是緣起的法則
你不了解生老病死  這緣生緣滅的自然法則
無論世間的任何人沒辦法改變有生就有病老死的法則
只有單獨的念一個佛號
哪有可能不會緊張?


念佛號能使你一句接一句

若這樣對你的精神集中有幫助
甚至你念佛號對宗教有信仰
對你自己生活上可能會改變一些種種過去惡的觀念
這不可否認


但是真正要達到臨終之前不會緊張的人

至少要有開法眼證初果的人
因為你沒有破身見說臨死之前不會緊張
其實這是嘴巴講講的而已


人家說一句不見棺材不流淚

我遇到很多人平時很鐵齒都說他死時不會緊張
但是臨死之前比任何人還緊張
臨死之前的緊張之苦  比肉體的苦還苦
所以佛陀才說中第二支箭
第一支箭就是要死之前肉體感受之苦
第二種是內心緊張恐怖的苦…


一個人只有單靠念佛號
要死之前想不緊張這是不可能的
一定要破身見  就是內觀以四念處為住
觀察身心的變化
了解身心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組合而成

這是因緣所生  畢竟會因緣所滅的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只要自己有如此的經由內觀
體會得到身心本質之智慧

你體會到哪裏
你臨死之前的緊張就減少到那裏


若只有單獨的念一個佛號就要臨終之前不會緊張

若這樣佛陀就不必教其他的法了


沒有錯有一些狂熱的信仰者

他會為了自己的宗教、自己所信仰的神
為了他所信仰的人,也就是說他的偶像而犧牲
這在世界上、社會上看到很多這個個案
但是並不是他要死之前就不會緊張
他照常會緊張


要達到不會緊張的人

一定要完全體驗到身心生命是因緣和合的
也可以說一定要破身見
身見就是過去誤解身心是我的觀念破除
有如實正見身心是因緣所生所滅的智慧觀念者
他接受到死亡之前他的內心會比一般人平靜


但是真正要死都不會緊張要到三果或四果

三果者貪瞋斷滅
四果者已經完成阿羅漢的人了
所以他的種種之受都不再落入我和我所有
因此他的心境是平靜的
是沒有貪瞋癡的是清楚的不會無明
所以他不會緊張…


因此只念一個佛號能夠使我們的精神集中

但是不能夠沒有緊張
何況在念佛號之前你若不是一句接一句
透過嘴所念耳朵所聽專注念
只有口無心散亂心的念佛號
或是你自己本身所念的佛號在一般的宗教信仰上
希望我念佛號佛祖會保佑我
臨死之前來接引我
若是這種觀念者要死之前你的緊張會更嚴重
為什麼?
平時我們寄託念佛號臨死時佛祖會來接引我們
可是你自己身體已經遭遇到痛苦
也將近要死亡
但是沒有看到佛祖來接引你
若這樣你會不會更緊張內心會更恐怖嗎
我們想就知道
所以你只有單一的念佛號說不會緊張
那麼這是不可能的


能不會緊張一定要透過內觀四念處

體驗身心的問題
開啟身心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滅的智慧
在臨命終之時你有正見的觀念…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

 


佛陀有說五濁惡世
我們可說是五濁惡世的時候
這樣說才符合佛陀所言


業輕重是由我們自己的行為所做的
業就是行為
業就是身口意的行為


嚴格在佛教說的這個業是在身口意的行為
有加入我和我所的貪集
感招未來的憂愁悲傷、煩惱痛苦
才是佛教說的業
因為行為有中性和有執取的
有愛取有執取的行為
就會感招未來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的業


若只是中性單純的生活當中
像阿羅漢、佛陀或三果聖者
他們在生活當中也有身口意行為
可是他們不落入我見我慢
因此他們不會感招未來的業


我們了解這個業之後
我們才知道業的輕重
業重代表我們的貪瞋癡重
業輕代表我們的貪瞋癡輕
這樣才有符合


那麼業重的人
修行一定要到某個地方
需要不需要?
我告訴你需要


例如病人
一位身體有生重病的人
和輕微病症的人來作比喻
重病的人你一定要住院
嚴重時要開刀動手術住院觀察
輕微病症的人去醫院給醫生診斷
開藥後你去領藥這樣而已
所以重病和輕微病症就有如此之差別
何況業輕、業重的人


其實貪瞋癡愈重的人就是業愈重
貪瞋癡愈薄弱的人就是業愈少
因為你的貪瞋癡很重
你沒有另外一個環境有人教導
有修行人在身邊互相鞭策鼓勵
若這樣要怎麼使我們的貪瞋癡薄弱呢?


所以貪瞋癡重的人想要修行快一點成就
需要親近善知識
由善知識的教導和同參善知識
同處修行的善知識鼓勵
有這個好的環境
那麼若這樣對我們業重
就是對貪瞋癡重的人而言
他進道上昇是較快
因為你的貪瞋癡很重
若沒有一個好的環境管束你、引導你、教導你
你要怎麼辦呢
隨順著貪瞋癡繼續增長廣大這樣要如何進步
所以業重的人必須要找環境
這樣是需要的


可是要找的環境很重要
不是只有物質界的環境好
最主要是環境裏面要有培養正念的人
有修行者
有正見的修行者加上已經有修行經驗過的人
加以指導、鼓勵我們
若這樣你在很好的環境中修行
你就沒有機會能再繼續造作貪瞋癡的問題
由過去貪瞋癡的習性
在這個環境中慢慢因為正法
因為環境的種種問題而減少…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