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項 家庭經濟治理之道

佛陀也開示如何維持家庭經濟。任何人如果想建全家庭經濟,使基礎穩固,一定要先有正當的職業才行,否則有可能想獲得財物而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因而犯罪,此時雖有財物,還是不能獲得家庭的幸福。因此在《善生經》中,佛陀才會對善生居士說:必須先學習技術,然後才求財富。也就是說,要想獲得財富,必須先有正當的職業。

佛陀所舉的正當職業包括:士、農、工、商、醫、藝等等,只要是正業,那一行都可以。在家居士對於收支運用要平衡,佛陀說:得到財物後,應當分成四份:一份用於飲食,也就是四分之一用在家庭生活費上;一份為田業,也就是四分之一用在事業上;一份為貯藏,也就是將四分之一儲蓄起來做為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可做為娶妻、建築屋宅或布施等用途);一份做為生利息用。如果家庭經濟能如此的規劃,那就不會為了錢財而煩惱了。

財產雖非可依賴之物,卻是不可少。佛陀開示、教導在家弟子必須注意經濟,經濟若沒有安排好,說要修行打坐,肚子卻餓得咕嚕咕嚕叫;或一邊修行打坐,一邊煩惱月底的會錢或小孩子上學的註冊費,這樣怎麼有辦法修行呢?事實上,一個家庭經濟若沒有圓滿,連帶整個家庭也就不會和樂。現在社會的亂象是有原因的:過去經濟景氣好,大家要賺錢都很容易,一下子經濟景氣差了,心就亂起來了,心一亂,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安寧,好多人失業,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佛陀對在家居士的經濟,一直的叮嚀,一定要把它做好,經濟不穩定就無法修行。

出家修行的人不一樣,他沒有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因為有信眾布施,讓他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可以專心修行。在家與出家的經濟來源,差別在這裏。佛陀說為了經濟我們應當學習正當的職業,我們要用正當的職業來取得金錢,不要用不正當的職業取得財富。以正當的職業所得到的財物,供給家庭生活費用,並將所得分成四份,一份儲蓄起來,並不是賺多少,就統統花光它。佛陀沒有這樣說法,他叫我們要儲蓄起來。儲蓄起來做什麼呢?以備日後有需要時就能用到。不能都沒有儲蓄,一旦要用時,才來煩惱,才來追錢。

佛陀開示的用意主要就是為了健全家庭生活的基礎,經濟好,家庭生活的基礎就穩定,這樣我們才沒有生活的顧慮。佛陀雖然鼓勵我們儲蓄,但若是過於節儉,將會搞壞身體;或應該花的不去花,過份節約變成了刻薄,佛陀也反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