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也說,身為一位在家人,想要過著在家的極樂世界,必須具備有經濟的資糧。要具備有經濟資糧必須要學一技之長,學了一技之長之後,你才不會為了經濟而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賺錢。


佛陀有教過經濟學,佛陀叫善生居士,你的經濟要分作四份:一份存起來、一份投資、一份預備金、一份做生活費,然後生活費用剩下的救濟貧窮人、布施修行人。這就是佛陀叫我們收入、支出必須要計算好

 

學佛釋疑第15集

提問:

1、四雙八士是什麼呢?
2、佛教重視念經迴向嗎?
3、是否沒作早晚課就不精進?
4、出離心是出離什麼心?心又長在哪裡?
5、佛陀有教人經濟學嗎?若是有,又是什麼?
6、我家有養魚,做觀賞用的魚,但是聽一位法師說今世你將魚養在玻璃魚缸裡面觀賞,未來輪迴的果報你就變成魚讓人養在玻璃缸,確實是這樣嗎?

 

摘要:

◎「四雙八士」是一個名詞,佛教修行最終目的就是要來完成「四雙八士」,四就是數目,雙就是二個數目,結合起來剛好八。

◎在修行上要具備如此的正見:我修行最終之目的,就是要來向初果,然後證初果;證初果之後還要向二果,再來證二果;證二果之後再向三果,然後再證三果;證三果之後,你還要向四果,證四果。因此兩個四,加起來剛好八。

◎這個士字之意就是想要完成四雙八士的人,因為修行是人、解脫也是人,完成四雙八士者就是一位佛教的究竟解脫者了。所以四雙八士也就是向初果證初果、向二果證二果、向三果證三果、向四果證四果,這就是四雙八士。

◎一位修行人若不是要完成四雙八士,就沒有具備正見。因為完成四雙八士才是佛教的正見目的,若不是要完成四雙八士,修行就沒有目的了。

◎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不會得到快樂與自由,並不是外來的環境使你不快樂不自由,是因為你的觀念見解不清楚,因此讓十個結綁起來,這叫做十結。

◎十個結一一將它解開,解開到哪裡你就成就到哪裡,等到你十個結解開,就是一位內心真正自由快樂的人了,這叫做解脫的人,叫做真正自在的人。所以完成四雙八士的好處,就是免受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煩惱痛苦,你活在這個人世間,但是不會讓世間的一切束縛,內心非常的清淨自在,也可以說是究竟解脫的人。

◎佛教不是重視念經,佛教是重視內觀修行。念經是對經文意義不瞭解,那麼利用早晚來念。早上念來提醒自己今天有按照經文內容做嗎?晚上念經來反省自己,若沒有這麼做,必須一定要志願完成所念之經文的生活行為。

◎以後卻變成念經是為了要得到功德,早上念一次經、晚上念一次經,不知道內容是什麼,不知道念經要做什麼,只有想要念經得到功德。甚至有的更離譜,認為念經念給佛祖菩薩聽就有得到功德。

◎佛教本來就沒有持咒,持咒是印度婆羅門,婆羅門就是祭師,簡單說婆羅門就是人與神的媒介,在印度當時婆羅門的地位很高,因為那時還是神權時代,也就是資訊未開發,人還是信仰於神,認為一切禍患都是神在操縱我們的。

◎佛教沒有念咒語,因為佛教不是神與人的媒介。佛教重視的是由人來完成解脫的,所以佛教是重視人權而不是神權。佛教就不需要有人與神的媒人,出家修行並不是在做神與人的媒介,出家修行是要完成超越那種境界。

◎然後因為佛陀入滅之後,婆羅門教利用佛法摻雜在他們的經文裡面,有一些人不瞭解那是婆羅門教義摻雜在佛教的教義,不瞭解的人誤解婆羅門教的教義是佛教,卻認為佛教與婆羅門教沒什麼差別…後來慢慢社會流傳,不管是佛教或是婆羅門教都在持咒。

◎不要誤解說佛教是重視念經,佛教是重視修行,經文是道路,修行之前先瞭解你要修行的方法、內容、次第,這是必然的,否則你無法修行。所以佛教不是重視念經,最主要就是瞭解經義,按照經義來落實於生活。

◎例如有一次佛陀看到兩位初出家的沙彌,兩位在那個地方說我們來背念,看誰背念較多的經,佛陀發現之後告訴他們,雖然背很多經也是很好,但是背很多經不如按照裡面的一經一偈,運用在你的生活,這樣更好。

◎佛陀入滅以後五百年左右,偽經就陸續出現了,那麼很多人念經他也不知道那是偽經,誤解那是佛陀所說的經,所以非佛經也誤解為佛經。

◎「出離心」的意思就是出離我們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的心。很多人誤解出離就是出離我們住的這個世間, 也就是說離開我們這個有生命的身體,其實出離並不是在說這些,最主要出離就是出離過去的錯誤觀念與行為。

◎佛陀不否認快樂,可是這種快樂是暫時的,因為快樂也是無常的、痛苦也是無常的,只要你自己認清楚快樂與痛苦都是無常的,保持內心的平靜,這樣最自在,也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想、感受、意志、覺知這些簡稱為心。心在哪裡?簡單說是在我們的腦裡,就是腦。

◎佛陀有教過經濟學,佛陀叫善生居士,你的經濟要分作四份:一份存起來、一份投資、一份預備金、一份做生活費,然後生活費用剩下的救濟貧窮人、布施修行人。這就是佛陀叫我們收入、支出必須要計算好。

◎佛陀也說,身為一位在家人,想要過著在家的極樂世界,必須具備有經濟的資糧。要具備有經濟資糧必須要學一技之長,學了一技之長之後,你才不會為了經濟而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賺錢。

◎你有學一技之長時,你就會用正當的手段去賺錢,將賺來的錢分為四分法,那麼無論佛陀對在家居士所說的,收入支出要平衡,佛陀又教我們要有經濟道德觀、社會道德觀、家庭道德觀,那麼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幸福的極樂世界。

◎賺錢是為了不用賺錢就能夠生活而來賺的,但是現在的人是為了滿足欲望而來賺錢,那麼若這樣當然會很忙了。

◎物質剛好也有、內在的心靈也有淨化,這是一個最幸福的人。若只偏於物質的追求卻疏忽於心靈的淨化, 你註定一定要痛苦;但是只有說要心靈的淨化,可是沒有物質的贊助,你也會在物質上較困難,在生活上就會遭遇困難。所以物質與心靈淨化兩項平衡發展是最理想。

◎未來要流轉至哪裡,是由內心的執著、意志推動行為而感招未來的,所以一個人未來的好壞是操作於現在的行為,並不是有任何人在左右我們、在控制我們、在安排我們。

◎死後要往何處的輪迴,是由你現在活著的執著、欲貪,你對哪裡執著看不開,那麼你遇到適當的助緣,你就會因為助緣而轉生於未來,並不是宿命論,緣起很重要。

◎現在有欲貪未斷的因,無論善惡的欲貪,因未斷,未來遇到適當的助緣,就會由那個助緣來形成另外一個因緣。不可能你現在養觀賞魚,你死後又變成觀賞魚讓人養,不是這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