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1:行善如果宣揚,功德真的會減少嗎?
提問2:如何區別真經與偽經?


有關這個問題

由於受到善行不可說的風氣所影響的緣故
因此大家都不敢把善行宣揚出去
反而到處宣揚惡行

結果使剛走入社會學習的年輕人
所聽到的都是不好的事情
所學的都是壞事
由於惡的行 惡事
處處可見可聞
久而久之
就好像做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大陸地區觀看↓


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所聽到的
到處都是在說人家的壞話
批評人家的事
好像社會大家都是在做壞事
所以做惡的人就變得越來越多了
在社會上時常都聽到一句話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佛陀在阿含經上也有說
眾生與界俱
就是說還未修到正見具足的人
往往都會被環境所影響

何況一個剛出社會的青少年

他所聽到的都是互相批評別人
或是互相對罵
或是社會的惡行 惡事
聽久了 他會覺得
在社會上做壞事好像很自然
難免會有樣學樣
社會就會越來越不安定


因此如果大家反過來

將所行的善事予以適當的宣揚出去
那麼剛踏入社會的青少年
所見 所聞  都是善事 善行者
大家在見賢思齊的風氣下
自然學習善行
時間一久
社會上的善行 善事
也就自然的日漸增多
最後形成良好的風氣
這不是功德無量嗎
怎麼會減少功德呢


舉例來講

我們身為父母
今天出去做了一件適當的善事
所謂適當就是 應該做的
做了我們也不會為了這件善事後悔懊惱
這都屬於適當的善事

又親手去做了這件善事
內心非常的快樂
將這種快樂的善事帶回到我們家
說給家人聽
家人每天都聽到善事
因此他腦海裡所裝的 所學的
都是善事
這樣不是很好嗎


請問是要讓家人腦海裡想的

都是惡事  還是善事比較好呢?
當然是想善事比較好



你連最簡單善行的根本條件
你都做不到
那要怎麼學習離欲滅盡的究竟解脫之道
也只有如此
才能免於遭受生老病死
憂愁 悲傷 煩惱 痛苦

也就是說善行之後
我們發現善行還有煩惱
怎麼進道上昇修究竟解脫道
這是有一個先後的次第
未見緣起的人要他學離欲滅盡
這就比較困難
這都是因為他未見緣起的原故


若是見緣起以後

他學離欲滅盡就不會退志

還沒見緣起以前
雖然有在學緣起法則
有在學離欲滅盡法
不過到一段時間
方法 要領不知道
加上自己沒有精勤 精進
退志的人也很多

等到你退志時

又沒在修善行
請問來人世間不是白來的嗎


我們如實見緣起以後

學離欲滅盡
這個正見的智慧生起時
就是完成究竟解脫的先決條件具足了
這個人也從過去的凡夫俗子
轉變為出離世俗的聖弟子了…


再說憶念善行和執著善行是兩回事

如果說憶念善行就是執著
請看雜阿含經九七六經中怎麼說
我把九七六經稍微說一下

佛告尸婆

若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
乃至正智善解脫
當於爾時
覺知貪欲永盡無餘
覺知瞋恚 愚癡永盡無餘
故不復更造諸惡
常行諸善

由此九七六經來看

一位已經完成正智善解脫的佛陀和阿羅漢
完成自覺 貪 瞋 癡永斷的究竟覺者
還是常行諸善 造福無厭
更何況是一般凡夫俗子呢

我們再來看雜阿含經九八七經中
佛陀如何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於二法依止多住
云何為二
於諸善法未曾知足
於斷未曾遠離

從以上經文可證明
行善 憶念善並不代表就是執著善
因為一位佛陀和阿羅漢的究竟解脫者
他們都是對行善無厭
所以說行善並不是說
你行善就代表是執著善
何況未得到見緣起以前
執著善是正常的
所以行善並不代表就一定會執著
但是未見緣起以前
執著善是正常的
既然如此
為何不可憶念善行呢
如果不憶念善行
那麼哪來善報呢


我們行善之後

很多人都誤認為善行要等到死後才報
這種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善行的受報當今就可以報

惡行 惡報當今就可以報
因為善 惡行的果報
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感受
例如你今天做了一件善事
做完之後又想到這件善事
內心充滿著快樂
這就是善報
所以從你做善事那天開始
只要你有適當的助緣
就是回憶念善
那你不斷的就會在今生
遭受到快樂的善報

一個行惡者 只要你作惡
以後想到這件惡事
內心就會不安
這就是惡報

善惡報是在當今不是在死後

當今不受報
死後哪會受報呢


提問:如何區別真經與偽經?


有關這個如何區別真經與偽經的問題

佛陀與佛陀的阿羅漢弟子們
本來是想用「如是我聞」來區分真經與偽經
但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心存邪見的人
反而借用「如是我聞」佛說來掩護偽經
使不知者相信偽經為真經
而獲得自己教派的利益

因此未開法眼
未具備正見觀念者
應當要細察此經的年代與出處來源
或觀察內容是否符合正法的六種特色

若是沒有符合正法的六種特色

那這種就是屬於偽經了



我以下就以雜阿含的經文

來跟你說佛陀有對於什麼是真正的真理的特色
說的很清楚
只要你把這個記起來
那麼你在看什麼經
就知道這部經是真經還是偽經了


不然我們有心想要修行佛法

結果去學到偽經
你看 這樣不是真正可憐嗎

有的人不只自己學到偽經認為真經

又把這種偽經宣揚給別人
害到自己又害到別人
說起來是很可惜與可憐啊


佛教的特色在雜阿含中

有關的經文我選幾經來跟各位報告
希望各位如果不相信
你可以翻雜阿含來對照
看我說的對不對


在雜阿含經二一五

也就是說富留那經
二一五經記載佛陀為富留那說
現見 滅熾然 說不待時
正向 即此見 緣自覺

這個意思我先來解釋一下…


雜阿含經五五○經

佛陀說聖弟子念於正法
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 非時通達
即於現法緣自覺悟
不只是五五○經這樣說
在雜阿含經五五四經中
佛陀又說
念法功德 於世尊正法律
現法離諸熱惱離諸熱惱即對
非時通達 緣自覺悟

雖然不同經文

但是我們對照內容說的都是一樣

不只是五五四經

五六三經中佛陀又說…

再拿雜阿含經八四八經來對照
佛陀又說 聖弟子念於法事
謂如來說正法律
現法離諸熾然
不待時節 通達涅槃
即身觀察 緣自覺知
不只是以上的經文
我們再看雜阿含經九一二經
佛陀又說…


佛法的第二特色我們要知道

就是可以現今學到哪
學習到什麼程度
你就可以自己體驗到減除
憂愁 悲傷 煩惱 痛苦等
這才是佛教的特色


千萬不要只寄望在未來

現今修行在你的生活上
都沒有得到好處

所講的好處就是斷除你的我見我慢 你的執著
和憂愁 悲傷 煩惱 痛苦的惡習性

一直希望寄託於未來

那當然這就不是佛教的真理了

佛教的真理是離熾然的

也就是說你自己修到哪裡
你自己就自體驗
你對於滅除貪瞋痴以及憂愁 悲傷 煩惱 我慢等
漸漸的滅除
這才是正法的第二種特色
不然你學佛要做什麼


佛教真理的第三個特色

就是說 不待時節
就是修習正法時
沒有受到時節的限制
任何時候都可在行住坐臥當中修習
同樣的 在任何的時間上
都有可能開法眼 證聖果
所以說在你修行沒有受到時間限制
所謂沒有受到時間的限制

就是說你要修到什麼時候

什麼時候才會得到修行的成果
那這並不是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也就是說

你在修行上與你的生活上不會脫節
也就是說在行住坐臥中
都可以修行
在行住坐臥中
都有可能完成開法眼 證聖果
所以你自己有正確的方法
認真修到那個程度
自然不受到時間上的限制
就可以獲得佛法的利益

並不是說我們這世修行不會成就
要等到死後來世來修行才會有成就
因為佛教所說的是當今自證
並不是未來才自證的大家要記清楚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