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行善又想得善報的功德,但又不敢憶念善行他之所以產生這種心理,是因為所獲得的資訊不正確或對所傳的有誤解因此違背自然刻意控制不可想善行,如果想到善行好像犯了大錯一樣、責備自己,結果反而產生矛盾及懷疑,甚至不敢問及求證,以致引起種種的壓力…』

各位諸山長老
各位護法居士
各位善信
大家吉祥如意
今天我們繼續來向各位介紹 幸福人生與解脫道次第

上集有講到修究竟解脫之道
必須一定要先有持戒、布施、憶念天、憶念佛、法、僧
由過去的長期薰習 建立了端正法
然後才有智慧 吸收四聖諦的正法要
有吸收四聖諦的正法要以後
你才會發現到 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生滅法
既然是無常生滅法就是無我
想染著也沒有辦法去染著
因為凡事都是生生滅滅
煩惱痛苦 是來自於欲貪所引起的
所以就有生起離欲貪 修究竟解脫之道的志願

幸福人生與解脫道次第第5集


何況憶念善行和執著善行是二回事

一般人誤以為 想善行就是執著
想和執著、說和執著
也就是說表達出來你在做善行
和執著

這是兩回事

如果想或是說就是執著善行的話
那佛陀不是也有想嗎
佛陀不是也有說善行嗎
那佛陀與阿羅漢 不是都還沒有解脫嗎?


我們從六根觸六塵生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

這個都是中性的
是因為你在想的時候 加上自己的我見
這個才變成會產生貪瞋 也就是有執著和排斥


所以憶念善行 和執著善行是二回事的

如果不了解就變成斷章取義,非因計因、非果計果


如果憶念善行就是執著

那就請看《雜阿含九七六經》
佛陀告訴尸婆

若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 乃至正智善解脫
當於爾時 覺知貪欲永盡無餘
覺知瞋恚、愚癡永盡無餘
故不復更造諸惡 常行諸善

由此經來看
一位已經正智善解脫 自覺貪瞋癡永斷盡的阿羅漢
還是常行諸善、作福無厭 何況一般凡夫呢


很少人了解到底這個原因出在哪裡

也就是說身口意的行為不要再套上一個我見的話
那身口意的行為就是變成中性的了
如果你在身口意的行為當中
在無知的情況下 誤以為有一個我和我所的話
那你就產生愛取有
有愛取有就感招未來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煩惱
而不是想或表達就代表執著
必先釐清這種意義
再來看《雜阿含九八七經》中 佛陀如何說
經中是這樣講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我於二法依止多住
云何為二呢
一、於諸善法未曾知足
二、於斷未曾遠離


從以上經文可證明

行善、憶念善 並不代表就是執著善
既然如此
為何不可憶念善行呢
如果不憶念善行 那麼那來善報呢


我常常這樣說

為什麼現在的人 很少人獲得善報
這個道理是相當有意義的
為什麼呢
比如來講…


有些人行善又想得善報的功德

但又不敢憶念善行
他之所以產生這種心理
是因為所獲得的資訊不正確

或對所傳的有誤解
因此違背自然刻意控制不可想善行
如果想到善行  好像犯了大錯一樣、責備自己
結果反而產生矛盾及懷疑
甚至不敢問及求證 以致引起種種的壓力…


憑良心講 將你所行的一件善事

在適當因緣 如實的介紹給別人聽
這是拋磚引玉
何況還沒有證三果之前 善的執著是需要的
你有善的執著 才會感招未來的善報
否則的話就變成無記

無記就是什麼呢
就是在觸受的時候無明
因此迷迷糊糊 不就是在那種掉舉生活中嗎

也就是說還沒有獲得究竟解脫之道的智慧
又沒有按照解脫道次第的智慧去力行
行善又怕染著 那麼請問未來要如何呢

(完整內容,請聽聞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