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友 安樂行否
未正念正知  念住四念住  正觀五蘊者令生
已生者令增長廣大
以下的時間  就來介紹四念處講義

【四念處講義 第3集】共5集


前集說到疏解我們的壓力
有很多方法
可是這些方法  都並不是真正究竟
我不敢說這些疏解壓力沒有效
一般的疏解壓力有效果
不過都不是究竟


其實不只是不究竟  有時為了要疏解壓力

卻變成負面的  帶來煩惱愈多也有


真正若要找到一條究竟疏解壓力的

只有一條路
這條路也就是四念住
其實不只是過去佛陀時代適合修四念處
現在或未來都適合修四念處


任何人若想要獲得疏解壓力
或是解脫內心的煩惱等等的話
都不離四念處


尤其是現在的人修四念處是最適合的

為什麼呢
因為現代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減輕壓力、消除緊張
息滅內心的壓力以及急躁不安的情緒


急躁不安的

稍微遇到事情就情緒不穩定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現在號稱為工業社會
處處都講求迅速
所以有的人抗壓性不好  反應較不好
跟不上現在社會的腳步
所以他急躁不安的情緒  就會生起來


修四念處能在很短的時間內

解決這些急躁不安的情緒反應
又可以完成徹底的解決我們的惱苦
煩惱以及痛引起的苦


有一些人不了解四念處

所以對四念處的修行會感覺很困難
認為  四念處  那不就很難修行呢
其實修四念處  不只是不困難  也簡單
除非修行的方法或修行的觀念不正確
加上自己未修行  就先沒有信心  沒有耐心
容易被我們的習性束縛
才會說修四念處很困難


例如一個吸煙的人

若是叫他 你煙戒三天好嗎
有可能他做得到
因為他心裡這麼想這是短暫的
對自己戒煙三天有信心
因此感覺你若叫我戒煙三天不困難
但如果叫他長期不吸煙  把吸煙的習慣性戒掉
他就會失去信心
失去信心當然就戒不了煙


所以修四念處其實也是一樣

不是四念處修行困難
而是對四念處的修行沒信心
對自己沒有信心
對自己沒有信心  就不會生出耐心
這些都是自己本身的問題
不是修四念處困難的問題


如果修行不修四念住

而選擇其他和四念住無關的法門
一生當中雖然很用功
有可能還是  開不了法眼  斷不了煩惱
甚至我見我慢反而越來越強


如果能以正確的方法修四念處

有可能就在幾年幾個月
甚至幾天中  就會開法眼或證聖果了
在大念處經中就有如此的記載
因此不要認為  修四念處是很困難
其實佛陀的教導修法中
可以說修四念住  是最簡單 最方便
最有效果又最快速的法門
甚至任何一個  想要解脫煩惱痛苦的人
必定要經過  四念處這條路的修行
離開修四念處  有可能就偏離了解脫道
因此佛陀才會說  四念住是一乘道


四念住分為身 受 心 法

身念處排在第一
是因為色陰比較明顯  容易觀察
加上要證初果必須先破身見
因此也可以說
身念處是  四念處禪修的根本基礎


為什麼身念處是四念處禪修的根本基礎呢

因為身念處修成就
如果對修四念住次第了解的人
他就自然會發展到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這都是相依相緣的自然次第
當然修身念處  主要就是要破除身見結


結的意思就是束縛

也就是從過去誤認身體  是我的邪見觀念中破除出來
如果要達到解脫
畢竟都要經過  受 心 法念處的修行
不可能說只有修身念處
而沒有修受念住  心念住 法念住
就可以達到究竟解脫的


所以身受心法  這是一個次第性的

但是它是完全相依相成的
佛陀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法門分為四個部份
這四個部份是屬於次第性而言
因為修行四念處的目的  是要獲得正觀五陰的本質
只有如此才能完成  自證緣起的智慧
目的就是要達到自證涅槃


所以無論從四念處  哪一個部份入手

一定要四部份都完成
否則就無法對五陰 六入處等  如實知是無常 苦 無我
但是也有可能只要瞭解  四念處其中的一個念處
是無常 苦 無我
就可以以合理性的概念
而瞭解到  其他三個念處是無常 苦 無我
但這都是屬於  概念和推理 並非自證
因此我們要親自去體驗
才能說是如實知如實見
否則只是  概念上的推理了解而已


佛陀將念處分為四個部份

是以粗的所緣到細的所緣為考量
目的就是要培養由弱而強的正念正知


身念處是適合  正念正知弱的禪修者

受念處是適合正念正知  比身念處更強的禪修者
心念處是適合正念正知  比受念住更強的禪修者
法念處是適合正念正知  比心念住更強的禪修者
無論從四念處的  哪一個念處入門
終究四念處是相依相成的
因此我們將四念處分開  培養正念正知
目的是為了配合修行正念正知
主要也就是你的正念正知強弱
所以選擇的對象有所差別


也就是說  假使你身念住的正念正知足夠

你才有能力發現受念住
然後以受念住作所緣
假使你從受念住直接入門  沒有從身念處入門
當然你就有足夠的觀察身念住
但是畢竟  修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都必須一定要  如實知見身念住的本質
受念處是對於感受的禪觀
比身念處更微細嘛
因此排在第二
心念處是比受念處更加深入
因此比受念住更微細
所以排在第三
最後是最微細的法念處


佛陀教導弟子  修身受心法四念住

主要就是  破除凡夫眾生五種顛倒的觀念
這五種顛倒的觀念就是
誤認色受想行識是我是我所有

若沒有透過  四念住禪修法修行的一般人
大多數都會誤以為
這個身體  是可愛 是我 是我所有
我在身體中 身體中有我
因此對身體產生無明
有無明的見解
這種無明的見解自然就會  帶動我們的觀念行為錯誤
甚至對受想行識也是一樣


因此佛陀才會教導念住四念住

透過培養正念及正知
完成對身受心法如實知如實見
色受想行識是無常 苦 無我

因此出離  對色受想行識的欲貪愛染


既然對色受想行識  如實知如實見

那麼當然也就會  對五受陰如實知如實見
也就是說四念處禪修法  主要就是要透過正觀五陰
如實知五陰的集滅現象  是無常 苦 無我
因此而出離  對五陰及五受陰的欲貪


要修四念處之前

除了瞭解  四念處禪修法的利益之外
我們要明白修四念處的重點
就是不間斷的培養正念和正知
並且以身受心法  作為培養正念正知的所緣
目的就是要完成  透視五陰的本質
如實知五陰是無常 苦 無我
體會了三法印  開法眼 自證緣起
然後學厭離  對五陰及五受陰的欲貪
到達滅盡欲貪
滅盡欲貪 滅盡瞋恚以及愚癡
自然就自證涅槃
完成究竟的解脫煩惱及痛苦


要修四念住必須對七覺支了解

因為若不明白七覺支
就無法在修四念處的過程中  有次第的保持平衡的精進
因此而放逸或掉舉而不自知
或是過度的不平衡發展
使我們的身心勞損  失去正念正知
嚴重者掉悔 使情緒失控
不知者誤為是入魔
雖然四念處滿足  七覺支就圓滿
但不明白七覺支  而只有盲目的修四念處
想要成就四念處  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因此修四念處  對七覺支的明白是需要的


切記只對法 義  法次法向的明白

並非是如實知
但如實知就會  瞭解法 義 法次法向
先明白法 義  修行方法及修行次第
然後親自力行 體驗
這種解行並重  才是最理性的修行者
只有理論的了解  那麼只是概念而已
並非是如實知如實見的智慧
只有盲目地修行又太過感性
而且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指導
也容易偏離正確的修法
因此難以進道上昇  甚至產生邪見又不自知

~~慈蓮寺四念處密集禪修  開放報名中~~


若沒有透過修四念處  正觀五陰是生滅法

它是無常 無我
五陰若有變異
例如身體上的老病死  心理上的求不得等
就會生起憂 悲 惱 苦
牽腸掛肚  內心急躁不安
乃至狐疑 冷漠 嫉妒 瞋恨
小至小家庭 團體
大至社會 國家
都會受到那種的情緒所影響
如果要去除五陰變異  所引起的憂悲惱苦
先決的條件  就是以正念正智調伏欲貪
欲貪的發生  緣起於無明為因 渴愛為緣
因而執著身體是我以及我所…


若沒有正念正知  那來有能力自覺呢

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  要如何運用隨順覺
由隨順覺  而如實知如實見欲貪之禍患
做到生活當中完全的  不帶任何好壞所引起的成見
只保有高度的正念正智力
保持覺醒的如實正觀身受心法
非常細膩的觀察到當下的狀態
如實知此五陰  味是味 患是患 離是離
而能夠達到如實正觀  當然缺少不了四念住的修行
那麼如何修四念住呢


具備以上簡介的正確觀念之後

接下來就要正式的力行如實修四念處
要怎麼實修四念處呢?
一、身念處
身念處就是指對自己身體最明顯的部份如實的觀察…


初學者注意在當下不要觀察一個以上的所緣
避免失去如實
落入推理  概念或暗示  而自己不自知
因而影響正觀智慧的開啟…


修身念處主要就是透過觀察身體部份

對於自己的身體要有一個徹底的瞭解
才能體驗到佛陀所說  色法是無常 苦 無我的事實
只有如此
才能從過去色法  是我的邪見中解脫出來


身念處的實修法

就是以身體部份作為所緣  而訓練培養出專注和正念正知
訓練內容包括…


通常人在很忙碌的環境中

都會不知和不清楚地  在身體上給予不需要的壓力
不需要加上壓力
造成緊張 神經覺得緊繃
因此容易疲勞 頭痛等  或者是情緒失控
這些身體的現象  對一位初學者來說
會影響到專注  和正念正知的培養
所以應該盡量學習放鬆
放鬆的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


若正念正知愈強

則能覺知到出入息念  它會遍滿全身
因為我們的正念正知愈來越強了
這就是我們要準備從第二階進道上昇修第三階的階段了…

…實修方法,請靜心聽聞講述,文字速讀無法理解真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