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講述 慈蓮叢書修行篇《內觀禪修訓練法要》陸、培養正念的方法
三、坐姿的內觀(1)

坐姿的內觀訓練,坐姿有很多種,七支坐法最普遍,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打坐時身體上的七個要點:

⑴雙足跏趺(雙盤)。如果不能雙盤就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這種坐姿稱之為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這種坐姿稱之為金剛坐。還有散盤式的自然坐姿,就是左右足不相疊,只是一前一後的平放。還有把兩腿交叉靠住的自然坐姿,日本式的坐姿也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只要是平穩正直的坐姿都可以,不一定要勉強如何坐法。依我個人對坐姿的經驗,無論是左足放在右足上面,或是右足放在左足上面都可以,但不要拉到大腿上面,只要放在小腿上相疊就可以了,這種坐姿依我來看最適合,又不失威儀,也能達到身體平穩的效果,對初學者來說雙腿也比較不會酸麻。

⑵脊椎自然正直,但是不要太勉強過份用力。

⑶左右兩手疊放在小腹下面的腿部上面,兩手心向上,兩手大拇指輕輕相扣,這種稱為「結手印」或「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除了這種手勢外,其他的手勢也都可以,只要自然平穩就可以,不一定要用什麼手勢。

⑷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兩肩平整自然放鬆。

⑸頭部要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但不要低頭,稍微自然感覺壓住頸部就可以了。

⑹雙目全閉、開三分也可以,初學者如果感覺全閉不自然,時間久了自然就會三分眼,不要勉強使用三分眼,否則會不自然,或無法放鬆。以三分眼的目光隨意大約在坐前七、八尺處左右,依各人身體高低而調整距離,目的就是使頭部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⑺舌頭輕舐上顎,猶如還未生長牙齒的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以上所介紹的就是七支坐法。
那麼坐禪只是一種放鬆的技巧嗎?若是一般的坐禪有可能目標只有一種,就是為了放鬆而已,因為一般的坐禪方法都強調一心專注,全神貫注讓心念專注於一樣東西上,或是專心的觀想。無論是全神貫注的觀想或是心專注於一個東西上,只要認真徹底地做,都有可能達到一種深定安詳的放鬆狀態,這不是一般的意識狀態所能經驗到的境界。這種深定安詳放鬆的寧靜會導致生起喜、樂,這就是一般坐禪者的目標。

當你精勤努力達到那個目標之後,若沒有將坐禪的觀念轉變,可能你的一生就一直在出定和入定的重複經驗中度過。修內觀禪就不是這樣了,訓練內觀禪的目標就是培養正念。專注只是協助正念的方便工具,不是目標。坐禪就是在靜態中訓練內觀培養正念,專注就是培養正念的工具。從培養正念中可獲得內觀的智慧,這才是內觀坐禪的目標。坐禪並不是深奧難解的神秘修行方法,而是一種從靜態中培養正念的修行方法,這才是佛陀所教導的內觀四念處禪修。

一般人誤以為坐禪會入魔,或坐禪是特定宗教人物的工作,其實這些觀念都不正確。如實修內觀四念處的坐禪方法,是不可能會入魔的,何況離開了身心就沒有能運作的魔。世間上的事情沒有一件沒有危險,走路也危險、坐車也危險、睡覺也危險,可以說處處都是危險,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生滅法,因此處處都有危險性。只有訓練內觀禪培養正念一點也不危險,反而是安全的。因為有內觀智慧就沒有貪、瞋、掉悔、昏沈、疑,因此就可避免危險。危險是藏在黑暗處(無明),否則就不算危險了。

內觀智慧的功能就是驅逐黑暗,當內觀智慧現前,它就會點亮覺察力,照明身心生命的實相,完全突破黑暗,使內心覺醒明淨,時時保持隨順覺,因此就能使無明消散,我們就不會有錯誤的觀念以及行為的危險了。當你走進一間漆黑的房間裡,或是沒有指標的森林中,你可能會充滿危險及疑慮,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蛇或動物咬傷?會不會被東西絆倒?是否有看不見想不到的危險呢?當內觀智慧未現前時,一切的觀念及行為中都充滿了危險及疑慮。處理危險及疑慮的方法就是培養內觀智慧,內觀智慧生起,就可照見一切因果的關係,以及身心的實相,因此就不會有盲目無明的行為、招感煩惱痛苦果報的危險。行為是因,遭遇就是果,如果你看不清楚自己行為的前因後果,那麼你就可能有犯大錯的危險。

坐禪只是一種在靜態中訓練內觀培養正念的方法之一,因此坐禪並沒有深奧難解或有任何神秘的色彩。如果將坐禪神化了,那就脫離了真正坐禪的意義。正確坐禪的目的是要啟發內觀的智慧,具足這種正確的觀念者,就不會視坐禪為神秘或深奧難解了。正確的坐禪方法是培養正念的修行,對一切當下所發生的都了了分明,不管是什麼都如實地接受,既不迴避,也不追尋。

內觀禪是一種簡單又能啟發內觀智慧的修行方法,內觀智慧能直接體驗到生命中的一切現象,不產生任何的偏愛或排斥,也不會有任何的自我成份在內,什麼出現就以什麼作為所緣的觀察對象,不會排斥任何自己不喜歡的事,也不會愛染自己喜歡的,因為正念沒有自我的成份在內。如果是不正確的坐禪修法,會使坐禪者遠離不了貪、瞋、掉悔、昏沈、疑,反而我見、我慢會越來越重,甚至將生命帶進一種逃避的生活中,無法讓你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

如果坐禪的方法正確,就會讓坐禪者深入生命的所有層面內,讓你從過去的無明錯誤觀念中轉變過來,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如實面對生命的真相,遇到問題時不逃避,只會如實面對,冷靜的處理。當你徹底了解了生命的真相,以及前因後果的關係,智慧現前後,你自然就會對萬物產生慈悲心。慈悲心不是口號,而是行動,更不是沒有智慧的行為卻自認為是慈悲。所謂的慈悲,就是自動地約束自己,不要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思想、語言或行動。具足內觀智慧者的思想、語言或行為,都是合乎正見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