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禪修訓練法要》 一、行走的內觀(下)

走路的內觀訓練是要在動中培養正念,因此無論是左腳或右腳,都要清楚覺知動作變化的過程,而不是只有清楚地知道現在在走路,或固定的專注在單一的所緣目標而已。如果不清楚覺知走路的姿勢及移動過程,那就不是培養正念的方法了。如果是一位散亂心很強的人,也可使用方便法協助一段時間,到了能不需要用方便法時,方便法就要放棄。那麼什麼是方便法呢?就是在訓練走路中加上默念,例如腳跟抬起前,先默念腳跟抬起,然後腳跟才抬起;要移動時,先默念移動,接著腳才移動;要踏下時,先默念踏下,然後才踏下;要轉彎之前,先默念轉彎,然後才轉彎。

其實走路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先要有想,然後才生起走路的意志推動力,接著腳才會移步向前的,因此一切的行為都要有這些過程。但對於一位初學者來說,他無法照見這種五陰相依的過程,因此無法發現先要有想,然後有意志力的推動,接著才會有行為。又對於一位初學者來說,在走路之前先默念,可幫助他保持在正念中,重點就是先默念,然後動作,否則就會變成空默念了。心中先默念然後才行動的目的,就是要提醒自己保持在當下的正念中。也就是說初學者正念不足,因此透過默念的方便法,時時提醒自己這個當下是在做什麼?而不是為了默念而默念,是為了使正念保持在當下而默念。

在行走的內觀訓練中,除了行走以外,無論是要轉彎、要停、伸手、彎腰種種的身體動作,都要保持覺知姿勢變化的過程,並且要覺察得清清楚楚。覺知伸手姿勢的變化過程,覺知轉彎姿勢的變化過程,也就是對於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過程都要清楚,而且必須如實地按照行動姿勢的先後順序、次第加以觀察。而且都要覺察到清清楚楚,不可大概或籠統的帶過。

起初訓練培養內觀正念時,一定無法按照行動的先後順序、次第觀察清楚,正念也無法保持很久,但是不要灰心,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有恆心不斷的訓練培養,終有一天會有所成就。訓練培養行走的正念修法,千萬不要以昏沈的狀態或散亂的心境來做,在所緣的目標上含糊不清的應付過去,這種修行是徒勞無益的。

在練習培養走路內觀正念時,若對所緣目標的正念薄弱或失去了所緣目標的覺察,妄想、妄念或五蓋就會趁機生起;如果發現妄想、妄念或五蓋生起,就是當下已經回復正念,也回到所緣的目標了,因此妄想、妄念或五蓋就會立刻消失。如果妄想、妄念或五蓋其中的一種生起而發現到時,不要去追查到底從何處而來,只要保持正念的覺察,正念清楚生起的變化過程就可以了。因為培養正念的修行,是不怕妄想、妄念或五蓋生起的,無論是好的或不好的念頭生起,也都不要排斥或愛染,只須保持正念的觀察它,這就好像看著舞台上演戲的演員一樣,觀察時只是看著演員的表演,而不會去控制演員的演戲行為或演員的其他行動。

修習行禪要如實一步一步的訓練,心境就會越來越清楚,情緒也越穩定。只要有長遠心與毅力,隨時隨地隨順覺的精進正念,若能培養出一分的正念、正知,就能破一分的無明,終有一天就會滅除一切苦惱。

初學內觀禪者,應該先修「行禪」。一個人可純粹透過行禪而證得阿羅漢果位。在行禪時,行走的過程、姿勢的變化是主要的觀照目標,其次要觀照的目標就是念頭、感受、妄想、酸痛、六塵境等。行禪的好處就是所緣目標粗糙,變化明顯,因此容易培養正念,增強內觀智慧。從經行中培養正念,可分辨出每一個步伐的移動過程是身(色法)的現象,而觀照的是心,稱之為「心法」。一個內觀禪者可從經行中,培養感覺到行走中是身、心配合,也清楚的體會到身、心是兩個不同的作用。身、心是相依的,只是一前一後的展現,兩者之間互動微妙密切,身(色法)是我們所注意的目標,心(心法)是能觀察的知覺,從行禪培養正念中,就可獲得身心分別的智慧。進一步就可經驗到,每一個行走只是身心(五陰)的互依互緣所產生出來的作用而已,沒有一個我在內,在每一個動作中都是五陰互動剎那生剎那滅的現象而已,因而體會到無常,並進一步經驗到身、心對六塵境生起貪染的禍患,因此生起離欲之心。透過內觀的智慧清楚知道身心是無常,隨順觀身心生滅變化而調欲貪,面對六塵境而心不隨境轉,獲得滅欲貪,獲得心解脫。 

二、站立的內觀

住(站立)的內觀訓練方法,站立時觀照「站」的姿勢,或是腳底與地面接觸的感受。這種站立觀照對容易昏沈的人來說,有很好的對治效果,但長時間的站立是不鼓勵的。站立時雙腳要稍微的分開站立,身體才會平衡。站立時除了感受腳底與地面的接觸外,也可以修習出入息念,或是在身心上有明顯的感覺等,都可拿來作為培養正念的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