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皈依三寶

瞭解正信佛教之後,對皈依三寶的瞭解也是需要的。佛法僧是構成完整佛教的主要內涵,稱之為「三寶」。佛弟子便是以三寶的開展作為生命的皈依處,一切的作為依三寶為準則。如果現生不能實踐「皈依」三寶的意義,那麼所謂「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就變成一串的口頭禪而已,只有皈依的儀式而不行實踐皈依之意義,是不可能化為來生的護身符的。為什麼三寶值得作為人生嚮往的目標呢?想要親近三寶之人必須加以瞭解,以免盲目的崇信。

 

一、皈依佛

「佛陀」的意思為「自覺悟者」,就是成就了如實知見的智慧者,解脫了貪瞋癡的束縛,體證了自由、自律、自在、寧靜和清明的心境,而能夠隨順觀、隨順覺地隨遇而安,誨人不倦。解脫者主要是具足健全的心智,消除一般人的無明幻想與執著,而不是練成什麼「金剛不壞之身」或「無所不能」的萬能神力者,「無所不能」是違背佛陀教義的世俗見。

皈依佛是以實現覺者的完善智慧與人格做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念念不忘佛陀的人格,時時努力地在生活中保持正見,改善自己的貪瞋癡,而不是把皈依佛當作投靠一個保佑自己萬事如意、賜福免難的保護神。真正的皈依佛,就是以覺者為榜樣,立志徹底的解決、消除貪瞋癡的干擾,使內心寧靜,以清明、慈悲的心胸面對世間的一切,進一步幫助別人,使因緣具足者都能聽到正信佛法,力行實踐佛法。

佛陀是人間的一份子,經由精進不懈地修三十七道品而達到心智的充分開展,掃除了自我迷濛,完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皈依佛不是為了祈求佛陀保佑免於墮落地獄,而是崇仰覺者的智慧、慈悲和自在無礙的德行,確認這是人類的至高成就,願意以覺者的成就做為我們人生奮力追求的目標,確認內心的貪、瞋和癡迷是人間不安苦受的主要根源。願以覺者的完美人格做為人生依歸之人,必然念念不忘覺者的智慧與德行,念念不忘消除自己的貪瞋癡。

念佛就是念念不忘佛陀的智慧與德行,念念不忘隨順觀察自己的缺失,力求隨順覺(明覺)地改進。時時憶念佛陀是人類的導師,他的完美人格,表現在對人性的洞察和對人世間離苦的關心,沒有因自己的超脫而自得其樂。佛陀的為法為人,慈悲無畏,留給佛弟子無盡的懷念。

 

二、皈依法

「法」(梵語「達磨」)是實現解脫貪瞋癡的方法,就是佛陀的「道跡」。皈依法,是以覺者所實踐過的「道跡」,做為我們的生活之道。這些通往解脫的道跡是什麼呢?就是三十七道品,一般是以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為代表。這個「道跡」不論在家或出家都可實踐,佛陀充分實踐解脫煩惱之道,因而達到智慧與人格完善的境地。

皈依佛是以覺者解脫自在的完善智慧與人格,做為人生追求的典範。那麼皈依法呢?就是以正覺者解脫之道而行。皈依法,就是要瞭解覺者解脫的道跡內容是什麼?瞭解了還要依正道而行,而不只是盲目的祈求、恭敬、禮拜、讀誦而已。正確的皈依法,就是願意過著修行的生活,修行的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正知,對行為要有節制,不放縱。要依正見生活,提昇我們的正觀智慧與德行,關心別人和社會。皈依法的目標是自證緣起(開法眼),目的就是證涅槃(解脫煩惱痛苦),也就是斷除貪瞋癡等煩惱根源,並不是要去某一個天堂或某一個極樂世界。天堂或極樂世界在自己的心,若是現在心不淨,煩惱沒有止息,則不論到哪裡也是依舊煩惱不斷,也就是說,煩惱並不是在身心以外,而是在自己的心。人間的天堂、極樂世界是在六和敬僧團裏,而不是在死後的另一個世界。修行更不是要求永生、求福報、求萬事如意,這都是世俗法,只有皈依正法才能開啟解脫的智慧。

 

三、皈依僧

僧伽是有組織有紀律的修行團體。皈依僧並不是皈依某一個出家人,而是以某一個出家人作為皈依僧伽乃至皈依三寶的見證人。理想的僧伽是一群修行有成就的人所組合的團體,而現實的僧伽成員則是深淺不一,但志向是四雙八士,若志向不是四雙八士就非正信佛教徒。有成就是指什麼呢?是指具備四雙八士條件的解脫者。

僧伽的最終目的就是成為四雙八士,進一步要使正法流傳於人間,使整個世界、國家或社會都成為六和敬的大僧團,則世間和平相處才有希望。參與僧伽是出自於個人的意願,希望透過團體互助的力量,培養自己身心超越世俗的人格及智慧。僧伽要實踐自利利他,以淨化世間為目的,每一位僧伽成員,必須先培養樂於互相檢討的態度。修行是努力培養正觀,從正觀中發現自己的缺失並加以改善。長期以來的錯誤觀念習氣,不但要從自己反省下手,也要借助同修師友的檢討,加上自己要有改善的意志。在僧伽團體的修行中,若發現同道有不如法的地方而不加以檢討他,這是沒有慈悲的表現,缺乏修行人的道誼德行,此乃僧伽不健康的徵兆。

有這樣健全的佛法僧三寶,來做為人生的指南,佛弟子以三寶作為生命的皈依處,一切作為都依三寶為榜樣,自然就沒有墮地獄、餓鬼、畜生的因緣了。皈依是人生理想的投入,也是理智的選擇,不是一般祈禱、信仰、私情的期待。皈依僧並不是找到一個膜拜的對象,祈求有所庇護而自己置身僧伽門外。皈依僧是以理想的僧伽為自己人生的實踐目標,並且積極的參與現實僧伽的淨化,提昇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人格,開發解脫煩惱的智慧,進而擴大地正面影響社會。

 

伍、總結

正信佛教是至今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所創的人間覺者的教理,最初的佛教形,我們可以從最早期結集的經典《阿含經》(尤其是最早結集的《雜阿含經》)與「律」(毘奈耶)中去瞭解,知道佛陀在世時代的佛弟子,是以佛陀為正法的根源、法主、法依。

在佛陀的親切教授、教誡、解惑之下,僧團是一味而和合的,無所謂的部派、南北、大小、各宗之分,佛陀入滅後百年左右,僧團才開始變化,演變至今,各宗、教派林立。雖然各宗、教派教義中也都有些是佛法,但大都是根本正信佛法的枝末。若欲瞭解並進一步修行佛法者,應冷靜理性選擇。

「正信佛教」的教理及修行法是簡要的,如實中正不玄的,主要是以修行為主,修行的方法是三十七道品,以八正道為代表,是依世間而覺悟身心(五陰),而在世間完成出世的理想(涅槃)。

祈願人人都能依正法而行,獲得正法的利益,完成自覺涅槃。

~全書連載完畢~ 

助印名單:(略)
隨喜布施護持,請至慈蓮寺網站【布施護持】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