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現場法義分享 第62集》

剛才大家在那裡熱烈的討論,到底這個欲望有沒有煩惱,以及身為一個佛教徒,能不能去買樂透?所以各位沒關係,我們有什麼問題大家公開討論,不要讓人家說佛教徒變成怪人。

其實佛教徒不是怪人,佛教徒是回歸於如實的生活者,並不是變成怪人。

很多人一皈依佛教之後,卻讓人感覺說你們這些皈依的佛教徒,都好像怪人,這樣就不妥當。其實佛教皈依之後,身為佛教徒不會變成怪人。

【欲望有沒有煩惱?】

那麼首先我們大家就來討論,有關欲望有沒有煩惱?

 

~若您有得到法的利益,歡迎多分享推廣本網站連結~

 

摘錄:

【欲望有沒有煩惱?】

那麼首先我們大家就來討論,有關欲望有沒有煩惱? 

若是以緣起法則來說,欲望有欲望的因緣,是不是,煩惱有煩惱的因緣,欲望不代表就是煩惱,欲望本身不代表煩惱。欲望會引起煩惱,並不是欲望本身就是煩惱,也就是說,欲望本身沒煩惱,是欲望會引起煩惱,但是欲望也不一定會引起煩惱,這樣有聽清楚嗎?

像諸位,你們今天要來這個地方大家來共修,有欲望嗎?有,有喔,你們有欲望從你家來到這裡,你的目的欲望就是要來這裡共修、聽開示釋疑,你到達來到這個地方了,你要來這裡的欲望存在不存在?來到這裡欲望就沒了。在你家有欲望要來,來到這個地方欲望停止了嗎?停止了。這樣你還要不要用方法去斷除欲望,需要嗎,是不是自然生自然滅…

這樣何必要對欲望大作文章呢,若這樣欲望有煩惱嗎?

例如來說,當一個某甲他生起欲望的時候,(後來)滿足他的欲望的時候,他是快樂還是煩惱?滿足他的欲望是快樂還是痛苦?快樂,快樂啊。這樣欲望等於是煩惱嗎?這樣知道意思有聽懂嗎。

但是他雖然有一個欲望,可是不能滿足他的欲望的時候呢?他了解這是不能滿足欲望的因緣,所以他對這項不能滿足欲望不會在意,這樣會引起煩惱嗎?也不會啊。

沒辦法滿足他的欲望引起煩惱的,重點在他欲望中有生「欲令如是 不欲令如是」,若比較聽不懂就是說,欲望中希望這樣、不希望這樣,可是沒辦法達到他自己本身的欲望,所以才引起煩惱的喔。

這樣欲望的本身本來沒煩惱…但是若都沒欲望的時候,就沒那個快樂或煩惱的助緣,這句這樣有沒有聽懂?因為你有欲望為因,對不對,滿足你的欲望為緣,所以快樂就是果;可是你有欲望了,為因,沒滿足你的欲望為緣,但是引起煩惱就是果。

這樣大家應該都能理解清楚,煩惱有煩惱的因緣、煩惱消滅有煩惱消滅的因緣,在佛教的緣起法則立場上來說,不是摻雜成一個、糾結成一團,每一件事情有每一件事情的因緣,可是在這個因緣當中,有可能是會變成相依相緣、有相依相緣的功能作用,但是沒絕對說一定有煩惱的。

一個欲望,你要知道說我的欲望是什麼?欲望有好有壞有善有惡,等你惡的欲望生起的時候,在四正勤中是不是叫我們要馬上令滅,所以身為一個有正念正知,有正見觀念的佛教徒來說,等你這個欲望生起來時,違反了正見觀念就是邪見,那麼這樣我們當下立刻就應該把它降伏。

可是這種欲望生起來,若不是邪見的時候呢?我們不需要,讓別人說我們是怪人,好壞全部都要殺,又不是好像在做什麼,又不是像在化療啊,好的細胞、壞的細胞全部讓它死,不是這樣。應該是把壞的消除,好的增長廣大,四正勤有這樣說,四正勤說得很清楚,「已生善令增長廣大 未生善令生;已生惡令滅 未生惡令不生」。

這樣有清楚,說得很清楚了,所以我們不要讓人家說我們佛教徒是怪人。

 

【佛教徒能不能買樂透?】

所以說有關第二個,剛才你們在激烈討論的問題,也就是說,身為一個佛教徒能不能買樂透?

身為一個佛教徒,首先一定要符合佛陀說的戒律,也要符合國家的法律,這必定要去奉持的。

你違反了戒律的時候,內心不安,你違反法律的時候也是內心不安。每一個國家有每一個國家的法律、有它的制度,佛教有佛教根本的戒律,就是五戒,是不是這樣。

那麼這樣請問,若這樣你去買合法的樂透有犯五戒嗎?有沒有犯五戒?沒有;你去買樂透有違反法律嗎?有沒有違反法律?沒有,樂透是政府合法不合法?合法,若是不合法就是違反法律喔,既然是政府合法的,所以你買樂透有違反法律嗎?沒有。怎麼會引起煩惱?

不是你去買樂透引起煩惱,是因為你買樂透的欲望,沒滿足你的意思「欲令如是 不欲令如是」,落入自己的貪染才引起煩惱。

還有一項煩惱就是說,你要買樂透的時候,你就沒正思惟自己的經濟力量。

有的人說,佛教徒要斷貪,你去買樂透的時候不是貪嗎?買樂透和貪是兩回事喔,諸位有沒有聽懂,買樂透和貪是不是兩回事,買樂透等於就是貪嗎,不是耶。所以我才說,很多人把這個貪的定義誤解了,貪的定義誤解了。

 

==貪的定義==

貪,不是沒錢就不會貪;不是窮人就沒貪,富人才有貪。不管富人窮人全部都(可能會)有貪。

貪是什麼呢?貪就是說,你想要要求得到多少,得不到的時候,"引起煩惱"。這才算貪。

你若是要求而得不到的時候,就是得不到的因緣,這樣有煩惱嗎?有沒有煩惱?你知道我得不到,就有得不到的因緣了,如實面對這個因緣,會煩惱嗎,不會嘛。

把它釐清楚,我們若沒釐清楚,難怪會說你們佛教徒都是怪人,是不是這樣。

 

所以你們想,既然是這樣,我們把它想想看,買樂透有買樂透的因緣對不對;煩惱呢,有沒有煩惱的因緣,是不是買樂透的本身有煩惱?沒有。

你有欲望沒煩惱,但是欲貪,欲貪這個"貪",欲望的貪染,對欲望的貪染會煩惱嗎?就會煩惱喔。欲望不會有煩惱,欲貪就會煩惱,欲望中加上你的貪染,希望要這樣但是沒滿足你的意思的時候呢,沒滿足我們的欲望的時候呢,煩惱就生。

…欲貪有苦受、有樂受、欲貪中也有不苦不樂受喔,什麼不苦不樂受?(詳細請觀看講述…)

欲貪的本身,會讓你有機會遇到一個助緣,所以生起苦受、生起樂受、生起不苦不樂受,並不是欲貪的本身有苦受、有樂受、有不苦不樂受。

所以在佛教的因緣法則裡面,就應該這樣說,欲貪是不是因?欲貪是因…(詳細請觀看講述…)

我們要如實的面對這個問題,所以只要沒違反國家的法律,只要自己的經濟能力,經濟能力的範圍內…

你一個月剩三千元,你把三千元都拿去買樂透,一定有煩惱嗎?不一定喔,不一定。若是說這三千元是你規劃生活裡面的一個範圍去買,你不會煩惱;這三千元是要繳房租、要繳電費,不會煩惱嗎?這個違反佛陀的說法,四分法,違反四分法本來就是有煩惱了。

所以在家居士去買樂透是合理,不過出家人買樂透合理嗎?就不合理了,出家人買樂透這種聽起來比較怪怪的,比較怪怪的,雖然他沒違反法律,不過出家人是要離欲、滅盡、解脫的,離欲滅盡貪瞋癡,所以有時候會比較怪怪的。但是你買樂透不代表貪喔。

因為要買樂透時不是貪,是買樂透沒中"引起煩惱"才怎樣,才是貪;買樂透中了,但是什麼呢,為了這些錢在煩惱也是貪,所以不是富人有貪窮人沒貪,不是這樣喔,貪是涵蓋富人窮人都有貪。

貪的定義就是什麼呢?就是執取、佔有。為什麼執取佔有是貪呢?世間的現象是無常還是常?無常。你執取佔有的現象是無常還是常?都無常,是無常對不對,都是無常,執取佔有的對象也是無常,不過他若這樣的時候,我們因為執取佔有的現象變異了,現象變異了,所以沒滿足你的意,這樣煩惱嗎?所以執取佔有稱之為什麼,貪。

 

【很如實的人】

你擁有很多,你有實力能賺很多很多很多,這樣是貪嗎?不是貪。賺不到引起煩惱才是貪。

賺到了,消失了引起煩惱才是貪。

賺到了消失了,你如實知道說,這個因緣的東西就是這樣嘛,有入就有出嘛,對不對,你面對如實的當下,這樣有貪嗎?就沒貪。

你賺不到引起煩惱,貪。

賺不到,知道說,賺不到的因緣就賺不到的因緣,我們要如實面對,這樣會煩惱嗎?不會煩惱啊。

所以這區域你們就把它釐清楚,那麼你在生活當中,絕對不會有人說你們這些皈依三寶的佛教徒變怪人。人家會說,你們這些皈依三寶的人是很如實的人。

是不是如實?很如實,非常的如實!

只要會引起煩惱的問題的因,我們就不要去做,這樣比較妥當。

例如說啊,我這個人定力不怎麼好,雖然現在五十元我來買樂透,不過這期若沒中,下期我可能會拿一百元去買、一百元沒中我還會拿一百五十元去買…這種的人不適合去買樂透,有適合嗎?不適合。

生起這種動機的人就有貪喔,就不適合。

所以在佛教徒裡面,只要是有違背道德的事情就不能做,只要是會引起煩惱的事情就不能做,用這種來解釋比較容易清楚,不要都落入名詞,名詞和名相有時候也是一個陷阱。

我們若沒名詞沒名相就沒辦法溝通,不過名詞有時候用錯、解釋錯誤,也會引起煩惱引起擔心喔。

 

~若您有得到法的利益,歡迎多分享推廣本網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