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原則 02

『一般未聞正法的人都會誤解,修行是一件順從神的意旨或攀緣神等,依靠神等或其他外在力量的恩典,就能獲得解脫或滿足自我的酬庸。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生命中唯一真正的歸依只有自己以及真理,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可依靠的了。佛陀一再的強調說:他只教導親證滅苦的真理。因此鼓勵弟子們培養這種滅苦的智慧,作為自己的依靠。 

一位修行者既然自依、法依,為何還要歸依佛陀和僧伽呢?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並不是盲目的寄託和依賴,而是以佛陀作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因為佛陀具足智慧和慈、悲、喜、捨的德行,任何人只要完成和佛陀相同的智慧與慈、悲、喜、捨,就會和佛陀一樣的獲得究竟解脫。』

各位法友 安樂行否

正見是修行的眼目,若無正見的觀念具備者,就如人沒眼睛走路,所以修行具備正見的觀念很重要。

信任的原則,最主要也就是要解釋,什麼才是真正的正見觀念,由正見的觀念進一步完成正見的生活。若是任何一個人已經有具備正見的生活了,他就是破無明生明的生活,既然若破無明生明,所以佛陀就稱呼阿羅漢為無學者。我們以下繼續來介紹信任的原則,前集介紹到只有自依法依,離開自依法依之外並沒什麼可以依靠了。

下方是影音講述,點選即能觀看↓↓

慈蓮寺各項認捐項目:弘法、助印、供養三寶…等,請洽寺務處  電話:06-5730105
郵局劃撥帳號:31330954 戶名:慈蓮寺
國內外匯款、ATM: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銀行代碼011)戶名:慈蓮寺 郭三  帳號:38-20300-0114322

歡迎分享推廣本網站連結。為維護著作權及法義的完整性,請勿拷貝、下載、剪輯…等

摘錄:

在所有的宗教創始人中,佛陀是惟一不以非人自居的導師。非人的意思就是,大多數的宗教宗教師,或是宗教的創造者,都會自稱呼他是什麼神、什麼來轉世、等等之類,只有佛陀他沒有這麼說。佛陀承認自己也是一個單純的人類。佛陀將他的覺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完全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神靈或外力的感應。任何人只要依靠正法而行,人人都會完成解脫苦,不需要無奈的接受苦的輪迴。佛陀如此的發現,使世人充滿滅苦的希望,因此我們稱讚佛陀是一位超越群倫的人。

   佛陀發現人超越一切,只有人才能獲得滅苦,因此人類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用一般語言來說,佛陀是人類的救主,因為佛陀發現解脫苦之道,也是指點我們如何獲得解脫苦的導師。

這個地方要記住,佛陀是發現不是發明喔,若是這個法是佛陀發明的,我們就變成依人不依法了。佛陀是無師自證緣起、自證解脫苦的人,佛陀很清楚的說,若要獲得滅苦,唯有自己及正確的方法,除此之外並沒有可依賴的。

一般人誤認為修行需要依賴什麼護法、或是上師、大師、或是神明等等,這種的觀念剛好跟佛陀說的相反,除了依靠正法、依靠自己之外,並沒什麼人可依賴。對未聽聞正法的人來說,都想依賴佛陀或依賴其他剛才說的,依賴神、依賴法師、依賴某某某,其實佛陀是不要僧伽依賴他,也從來不想約束僧伽的生活和觀念,因為佛陀發現任何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身、口、意行為負責,並沒有任何神或其他可代替負責。物質上有可能別人可以協助我們,但是觀念跟內心的行為上,只有自己啊。

   佛陀雖然教導弟子們自依、法依,但佛陀也准許他的弟子們自由思惟,只有如此,才能知道佛陀所說的正法是不是真理。這種准許弟子自由思惟,不應該單憑導師所說就信以為真而接受他的教法,是佛陀在世以前未曾有的事。因為在宗教史中,從來沒有發現導師要弟子們自由思惟,來檢視導師所教之法,反而教導弟子們一定要相信導師,以及導師所教之法。根據佛陀的發現,人類的解脫不是順從神的意旨,也不是任何人的加持或祝賀,而是要依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及體驗,因此對於導師所說的話一定要信不要有懷疑,這種的說法是極端的行為而不是中道。如果是中道,那就會准許弟子自由思惟,因為一位導師的責任只有將應該教導的法說清楚。

   一般未聞正法的人都會誤解,修行是一件順從神的意旨或攀緣神等,依靠神等或其他外在力量的恩典,就能獲得解脫或滿足自我的酬庸。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生命中唯一真正的歸依只有自己以及真理,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可依靠的了。佛陀一再的強調說:他只教導親證滅苦的真理。因此鼓勵弟子們培養這種滅苦的智慧,作為自己的依靠。

   一位修行者既然自依、法依,為何還要歸依佛陀和僧伽呢?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並不是盲目的寄託和依賴,而是以佛陀作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因為佛陀具足智慧和慈、悲、喜、捨的德行,任何人只要完成和佛陀相同的智慧與慈、悲、喜、捨,就會和佛陀一樣的獲得究竟解脫。

  佛陀是眾生解脫苦的導師,因此想要解脫苦的人,應當以佛陀做為學習的依歸,所以要歸依佛陀。歸依法:歸依法就是以自然法則的真理為依歸,因為生命中唯一能滅除苦的方法,就是佛陀無師自悟證的真理、法、自然法則。佛陀將自己親身驗證的真理,詳細的解釋清楚,作為人類修行的依據,因此要歸依法。

  歸依僧:歸依僧就是以佛陀的聖弟子們作為學習正法的導師,因為僧伽是追隨佛陀教法的修行者,因此只要是佛陀四雙八士的僧伽,都能適當的引導和保護修行者免於偏差,落入邪見,因此要歸依僧。歸依佛、法、僧是人生最有意義的選擇,因為只有歸依佛、法、僧才能真正獲得解脫苦。佛、法、僧是構成完整佛教的主要內涵,因此才稱之為三寶。歸依三寶是佛弟子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歸依處,一切的作為都要以三寶為依歸。如果現生中不能實踐皈依三寶的意義,那麼所謂歸依佛不墮地獄,歸依法不墮餓鬼,歸依僧不墮畜生,就會變成只是一串的口頭禪說說而已。為什麼?因為歸依的儀式不可能是今世及來生的護身符,也不是天堂的護照。歸依佛、法、僧是解決人生煩惱的入門處,而不是找到一個膜拜祈求的對象。

   三歸依用簡要來說:歸依佛,是以實現覺者的完善人格,做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不是將歸依佛當作投靠一個保佑自己萬事如意、賜福免難的保護神。歸依法,就是要了解佛陀解脫之道的內容,例如法義、法義次第;修行方法,修行次第;證果內容,證果次第,而不是對經典的恭敬、禮拜、讀誦而已。任何人只要對法(真理或自然法則)真正的理解,自然就會進一步的實踐法,願意過著修行八正道的生活。歸依僧,就是以四雙八士的僧伽做為自己實踐人生目標的典範。

   自然法則的真理是佛陀發現的,僧伽的戒律是佛陀為了使僧伽和合,安心的修行而設立的,主要是用來規範自己身、口、意的行為,經由這些要求的實踐,對解脫貪、瞋、癡是有幫助的。雖然佛教在家居士也有在家居士的戒律,但在家居士的戒律,只是協助在家居士如何在不放棄世俗生活的情況下,過著高尚的道德生活。就僧伽而言,僧團不只是指那些捨棄世俗家居生活的修行人。也就是說僧伽不只是具足在家居士基本道德的戒律,還要志向於完成四雙八士,成就如實知見苦、集、滅、道的智慧,解脫貪、瞋、癡的習性,實現自在、寂靜的完善人格。

   除此之外,僧伽還要負起教化弟子及信眾的責任,使正法能代代相傳,永流傳於人間,使信眾能擁有基本道德和高尚的人格,過著現法安樂,未來安樂的生活。僧伽是實踐正法和戒律完成自利,將正法和戒律教導於人而利他的團體。佛陀雖然是發現正法的人,但沒有僧伽,正法就難以代代延續,所以僧伽是所有佛陀弟子們的歸宿,不管是出家或在家都是一樣,要以僧伽為歸依處,追隨僧伽的修行腳步,培養正念、正見,以趣向滅除貪、瞋、癡為終極目標,斷除當今及未來生死憂、悲、惱苦的輪迴。

   雖然生命中,唯一真正的歸依處、唯一能夠滅除苦的就是真理(法、自然法則),以及由自己來親證真理,離此自依、法依之外,沒有其他可依靠了。但歸依佛陀與僧伽是必然的,因為正法的發現者是佛陀,追隨佛陀學正法,以及將正法代代延續者是僧伽,因此惟有佛、法、僧三者合而為一,才能建立佛教自利、利人的健全組織。

   以實際來說,不管過去的人、現在的人或者是未來的人,沒有隨信行就直接隨法行自依、法依而修行的人不多,大部份都是從隨信行進而隨法行。也就是說沒有經過隨信行就直接自依、法依的隨法行者畢竟不多,甚至於只停留在隨信行者,比由隨信行進而隨法行者多。何況要達到自依,法依的隨法行者,要具備見法的條件,否則哪有智慧隨法行呢?因此要隨信佛陀、隨信僧伽,進而聽聞僧伽善知識開示正法要,經由內正思惟,開啟聞慧,才有能力自依、法依的隨法行。

   大家想一想:沒有具足正見觀念的智慧者,哪有能力自依、法依的隨法行呢?我常聽到一些不知道正法誤為知道正法者,自高、我慢的唱言:自歸依不必歸依佛陀、歸依法,歸依僧伽。如果再進一步的追問,到底他自歸什麼,此人就說不出話,甚至於展現出粗糙貪、瞋、癡的行為。

在佛陀的教法中,分為在家的修道法,和出家加入僧團的修道法。在家修道法和出家修道法的差別就是:在家修道法是過著有欲的生活,也就是在家修行因而過著在家有欲樂的生活。而出家的修道法是過著斷欲的生活,也就是透過出世間法的修行,達到斷除一切欲貪心解脫以及斷無明慧解脫。同樣都是修行,但在家的修法是世俗的,是有漏、有執取的,乃轉向於善趣的(見《雜阿含經》七八五經)。有漏就是有煩惱、有執取就是還有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佛陀對於不能放棄世俗生活的在家居士開示法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世間的正見觀念。什麼是世間正見觀念呢?《雜阿含經》七八四經中有這樣記載:何等為正見呢?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以下將針對以上經文的名相作解釋。什麼是正見?就是要建立肯定:有布施的行為、有佛陀的言教、有齋戒,有善行、有惡行,有善報、有惡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有阿羅漢存在於此世或他世的正確觀念。有齋戒就是指有八關齋戒或十齋戒,而不是一般對齋戒誤解為不吃魚、肉的素食戒。素食,就字面來看,素食並非是不吃魚、肉,而是吃要以樸素之食為主,不一定要吃大餐。

   一般人誤認齋戒是素食,也將素食誤為是不吃魚、不吃肉,這是不正確的。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就是指阿羅漢。阿羅漢必須要具足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否則就不是阿羅漢。我生已盡:是指一切煩惱業縛已盡。梵行已立:是指斷除無明脫離欲貪,過著清淨的生活。所作已作:就是應該要了解的法、義、法次法,以及戒等一切應修、應證的都已經完成。

   不受後有:就是指現今已經解脫,未來不再生死輪迴中遭受果報,也就是說在如來所隨信行者,必須先要有分別善、惡、是、非之能力,如《葛拉瑪經》中,佛陀對葛拉瑪(族)村的村民們說:被貪、瞋、癡所蒙蔽,心遍取:殺生、偷盜、私通他人之妻、說妄語,如是的行為是對自己有益或無益呢?是苦或是樂呢?若不被貪、瞋、癡所蒙蔽,心不遍取:殺生、偷盜、私通他人之妻、說妄語,如是的行為是對自己有益或無益呢?是苦或是樂呢?都要如實思惟分別清楚,不要不分善、惡、是、非,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因為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因為是宗教經典,就信以為真。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因為根據哲學就信以為真。因為符合常識的推測,就信以為真。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一個人應當要有分別善、惡,是、非的能力,若是善法,完全受持這些法是有益的,會使生活安樂,那就要認真的去做。如果是不善法,若受持這些不善法是無益的,會犯罪,生起不安樂,是智慧者所不稱讚的,那就不要去做。一般沒有具備正見觀念者,都會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因為是宗教經典,就信以為真。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因為根據哲學,就信以為真。因為符合常識的推測,就信以為真。

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所以歸依佛、法、僧的隨信行者,首先要學習正見的觀念是首務,否則名義上號稱尋找善知識,學習正見,其實不是尋找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學習正見,而是尋找與自己觀念相同者,誤以為符合自己的業行者是善知識。例如有些人相信他人的口傳或傳說就信以為真的人,他們因為觀念相同,因此就很容易一拍即合。相信傳統的人,他們因為觀念相同,因此就很容易一拍即合。相信正在流傳消息的人,他們因為觀念相同,因此就很容易一拍即合。

   根據經典記載就信以為真的人,他們因為觀念相同,因此就很容易一拍即合。根據邏輯就相信的人,他們因為觀念相同,因此就很容易一拍即合。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的人,因為他們的觀念是相同,因此容易一拍即合。對於符合常識外在推測,就信以為真的,因為他們的觀念相同,因此就容易一拍即合。對於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的人,因為他們的觀念相同,因此就容易一拍即合。

對於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的人,因為他們的觀念相同,因此就容易一拍即合,對於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的人,因為他們的觀念相同,因此就容易一拍即合。除此之外,有些因為自己喜歡說人長、短,遇到喜歡說人長、短者,就氣味相投,因此就將那些人誤為是善知識。

其實那些找尋相同業識的人,並非是找尋善知識,找尋善知識是要親近有正見的人,目的就是指導分辨善、惡、是、非,有罪、無罪,該親近學習、不該親近學習,劣法、勝法,穢污、乾淨,可分別、不可分別,緣起的、非緣起,對於種種法都能了解,建立正見的觀念。而不是找尋合自己觀念,就是善知識。

一般而言,未具有正見觀念的人,很容易將合自己觀念的人視為是善知識、善黨伴、善隨從。然而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和惡知識、惡黨伴、惡隨從有何差別呢?《雜阿含經》七七八經,世尊對諸位比丘們說:於外法中,我不見一法,令未生惡不善法生,已生惡不善法重生而增廣,如所說的惡知識、惡黨伴、惡隨從,諸位比丘!惡知識、惡黨伴、惡隨從者,能使未生起的邪見生起,已生起的邪見能使重生而增廣。如是未生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生起,已生的能使重生而增廣。

諸位比丘們!在於外法中,我不見一法,能使未生的惡不善法不生,已生的惡不善法,能使其消滅,如所說的善知識、善黨伴、善隨從。諸位比丘!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能使未生邪見不生,已生起的邪見使滅除。如是未生邪志、邪語、邪業、邪精進、邪念、邪定不生,已生者使它消滅。

由以上經文中所說:惡知識會生起八邪道,並使八邪道增廣;善知識則能使邪道不生,已生邪道滅除。既然如此,要親近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而不要親近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以免使未生的八邪道生起,已生八邪道增廣。修行主要就是要破除邪見而生正見,因為沒有正見就是邪見。《雜阿含經》七八二經中有這樣記載,世尊對諸位比丘說:有非正確之法,有正確之法。你們要注意聽!聽後要思惟,當為你們解說。

什麼是非正法與正法呢?邪見就是非正法(非法),正見就是正法,乃至邪定為非正法,正定是正法。正見是相對邪見而說的,佛教並非是愚癡到邪、正不分的,而是正、邪分明的,如果說連正、邪都分不清楚,那何來智慧呢?佛教的教義、修行、證果,都是重視智慧的,而不是邪、正不分的愚民思想或移民制度。大家想一想:佛教的修行是要修改錯誤的觀念,因為錯誤的觀念就是邪見。有邪見就會有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邪念、邪定。只有正見才會有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既然如此,大家想一想,不分邪、正,善、惡,是、非…等等,那要如何修行呢?因此佛教對於邪、正的分別是很嚴格的。

在佛教中,有很多名詞都是印度其他教派所說的,只有少數名詞是佛陀所說的,例如四聖諦、正見等。可以這樣說:歸依佛、法、僧如果不是學習正見,那就會將歸依變成是一種信仰。因此歸依佛、法、僧之後,要先學習正見觀念,只有如此才能學習正見的生活,完成破除無明而生明,斷除一切諸惱苦,過著自在的生活。

各宗、各教派都會說正見,如果對一位不知什麼叫做正見者來說,那就會很容易違犯葛拉瑪經信任十種原則,將非正見誤為正見。既然正見這個名詞是佛陀施設的,那當然要以佛陀所說的正見才是正見。因為佛陀設立正見是有正見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從來沒有人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