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災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我以最簡單告訴你消災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用最簡單說就是【轉念頭】,轉念頭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

『但是要轉念,你要親近善知識指導你正確的觀念,所以說在修行上正見是很重要的,別說修行,在人世間做一個標準的人,對社會有正面利益的人,當然都是要具備有正確觀念,若無正確的觀念,當然就不可能對社會有正面的利益了。』

提問:
1、修苦行可滅罪嗎?
2、咒術、祈禱可斷宿業及現在罪嗎?
3、要滅罪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4、消災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摘要:

◎修苦行其實是在折磨這個身體,修苦行的好處可以磨出我們的意志,但是要磨出我們的意志也不一定要修苦行,所以修苦行並不是可以滅罪。

◎修苦行會滅罪這是當時印度一些苦行者的觀念思想,他們認為這個身體會造業,這是過去的罪惡來的,所以他就來折磨這個身體,認為把身體折磨,就會把過去由身體造惡出來的業消除掉。

◎他們不知身體的行為是來自於觀念的促成,身體只是一個觀念行為的表現者而已,身體本身是一個中性的。會造業是因為觀念行為不正確,由觀念行為不正確,促使你的身體去做種種造業的事情,既然若是這樣,折磨這個身體對你消業有什麼幫助呢。因為身體會造業是來自於觀念的指使,無觀念的指使這個身體怎會去造業呢。

◎所以說修苦行折磨這個肉體,這完全和要滅罪是扯不上關係的。

◎真真正正我們自己的觀念若更正詳細,觀念若建立正確,我們的行為就正確了。行有分為身、口、意行為,口和身的行為都是來自於我們的觀念,有正確的觀念就有正確的語言和身體行為,正確的觀念不可能會生出不正確的行為;不正確的觀念就會生出不正確的行為,這是難免的事情。所以真真正正要滅罪,修苦行不能達到滅罪只有身體的折磨,在折磨當中可能會練出堪忍,忍耐性較有這樣而已,所以修苦行不可能滅罪。

◎咒術、祈禱可斷諸宿業及現在罪嗎?你要了解咒術咒語是來自於印度婆羅門教,印度婆羅門教他們稱為祭師,靈媒就對了,就是人和神的仲介,現在我們這個社會也有很多靈媒,例如乩童、所謂世俗傳說的通靈的,或是解答籤詩種種,那都是屬於靈媒,靈媒就是透過人與神的仲介就是由人來表達神的意思,印度婆羅門教他們就是祭祀的老師,就是透過人來與神溝通,因為印度婆羅門教自稱是梵天派來的,他們信的就是梵天,認為天上有一個梵天王,由梵天王派出來,他們最主要就是做神和人的仲介,仲介就是媒人就對了,由透過他來表達人的意思、也透過他來表達神的意思,像例如現在我們社會說的叫做乩童、通靈的,解讀籤詩啦種種都是。

◎所以說,咒語是印度婆羅門教,他們在做祭祀所持的。

◎佛教不持咒語。

◎但是後來等佛陀入滅後,佛陀死去之後,剛才有說過,很多外道將佛法的名相拿去放在他們的教義上,加以錯誤的解釋,然後強烈的宣揚自己的教法以及咒語,因此很多佛教徒就開始持誦咒語了。

◎以後發現這樣變成佛教和婆羅門教會和稀泥,之後對佛教不利,為什麼?印度本來的傳統思想就是婆羅門教,佛教可以說是一種改革的新興宗教,那麼在印度本來普通人的心理上,就建立了婆羅門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一種信仰,所以佛教若沒有特色的話,難免會被然淘汰掉。

◎以後的善知識發現到這個重點,所以開始宣揚大家來誦經不要再持咒,若這樣的話婆羅門教和佛教卻和稀泥分不清楚,以後對佛教不利,有可能佛教在印度會被消滅,所以他們才提出一個彌補的辦法來提倡誦經,誦經要誦什麼經呢?他們就把波若經裡面提出一品的心經,鼓勵大家來誦這個心經,所得的功德和持咒一樣,所以心經裡面才會說一句,誦心經等於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治一切苦,真實不虛,大家來誦心經,所以才會宣揚誦經的功德很大,誦經比持咒的功德還大,用這種方法來彌補持咒。

◎但是後來發現到這樣也無法將真正的持咒改除,所以才又慢慢開放,這都是來到部派以後大乘佛教的事情,因此開放咒詞,例如大悲咒種種的一些咒語,那麼允許開放念,例如大悲咒的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以梵語的翻譯叫做禮敬三寶,那麼這就是咒語,慢慢卻在佛教界裡面有在持誦的,這都是來到部派以後所演變的事情。

◎那麼有關於祈禱呢?這個祈禱就是內心一種的信仰,心針對一個你所信任的神為主,來對他發願、祈求寄託他來幫助我們,所以這種祈禱最主要就是要使我們安心,讓我們得到安心之後,你要加以力行去做你應該要完成的事情

◎你只有祈禱那麼什麼人要幫忙誰?以佛法來說,真正幫忙自己消業的只有自己的行為和正確觀念,離此自己的行為和正確觀念,沒人可以替我們消業。因為剛才有說業是身口意的行為,所以行為是由自己觀念生起來,又促成你的觀念表達在口和身上面,所以別人是不能幫忙你的。

◎佛陀也說得很清楚,自依和法依,甚至佛陀也說,善知識只能告訴你路怎麼走,路要靠自己去走。

所以你只有靠持咒或是祈禱,要斷除宿命及現在的罪,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這是很深的道理喔,要斷除宿命,宿命就是過去,現在之前,所做的錯誤行為引起的業,要將之斷除,要斷除你只靠持咒、祈禱不可能,因為錯誤的觀念行為已經建立了,所以在腦識裡面建立這種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要達到真真正正可以滅除過去錯誤觀念和行為之業力,必須一定要達到無我,若不達到無我的話,就無法能究竟斷除過去的錯誤行為,所以要將過去的錯誤行為完全真真正正的斷除,不用再遭受未來他的業報,你一定要完成達到無我,所以只靠咒術和祈禱這是不可能達到無我的。

◎要達到無我必須一定要以無我的方法,加以自己實踐力行才會達到無我,絕對要達到無我並不是靠外來的力量,或依靠咒術和祈禱可以達到無我的,再更正一次,真真正正要達到將你過去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滅除,不用遭受未來的業報,只要你達到無我就是破身見完成無我的工作,只要確實的破除身見達到無我的生活者,那麼不管你過去做種種的惡,都不用受未來的業報了。

◎因為世間是無常和無我,在你觀念未正確之時所行為的那個我,和現在你觀念正確的我是不同啊,所以你體驗到無常和無我,然後按照破除身見和無我的方法,加以在生活中實踐力行,真真正正達到破身見、疑、戒禁取,斷貪、瞋、癡生活在無我的生活,若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斷除宿世所造的業,因為你宿世所造的業已經無適當的助緣助長了,所以就免遭受到過去行為所做的業報了。

◎過去的行為包括現在的一秒鐘前,甚至過去世,這都屬於過去,所以過去的涵蓋很廣泛,不只是講過去世而已,包括現在的一秒鐘之前這都屬於過去。

◎所以要記住,要真正達到不受過去所造的業牽纏,必須一定要達到破身見、無我,若是達到破身見、無我的生活者,當然他免遭受果報了,例如佛陀說,阿羅漢是達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了,意思就是說阿羅漢我生已盡就是,我已經解脫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甚至當今過去會生起來的,憂愁、悲傷、煩惱痛苦也滅盡了;梵行已立就是說內心已經達到清淨了,清淨就是在六根對六塵時不會再有污染了,你都保持在有覺有觀的中性生活,中性生活就是指不會再落入我和我所有,因此不會再有苦受和樂受了;所作已作,無論應該開悟、應該證的果,應該持的戒都具足圓滿了;自知不受後有了,免遭受到未來由過去所作的業力牽纏了。

◎所以一個人真正要斷除到,免遭受過去所造惡業的洗禮,我們必須一定要達到無我,這個要記清楚,並不是只靠咒術和祈禱可做到達到無我的,這不可能的。只要你有一個我見的觀念存在,你由過去所作的行為必受到適當助緣的果報。

◎除非你自己達到破身見、無我,若達到破身見、無我的行為,既然是無我了,那麼你哪還會有愛取有,不愛取佔有哪還會有未來的我可受果報呢,那麼要將現在的罪滅除,你必須一定達到無我,當然就不會製造現在的罪業。

◎因此要將現在的罪業滅除,就由你自己修證到什麼果位的智慧,你就可以滅除現世罪業到什麼程度,你所說的就是過去和現在,過去所作的業識達到無我,就免受過去的業識牽纏,當然一個達到無我的生活者,當今就不會再造惡了,既然你現在不再造惡,當然就沒有現在的罪業了。

◎我們現在會造罪業,是來自於戒定慧不足,譬如說很多人要持戒圓滿,可是不過他偏偏就無法做到,這都是來自於定慧不夠,所以完成戒的具足也要靠定慧來協助,由定慧來協助你持戒清淨。

◎但是你若不具備戒,那麼要如何修定和慧呢,這戒定慧三者都是相依相緣的,時常我這麼說,戒定慧就好像一粒藥丸,裡面有三種成分,只要你吃這粒藥丸,就能將三種成份發揮來治你的病。

戒定慧是相依相緣的,並不是在說你一定先持戒具足圓滿才來修定,定足夠了才來修慧,不是這樣。

◎你想世間哪有人故意要作壞事,會要作壞事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本來他的觀念就不對,他認為這樣做對,所以才去做壞事;一種是因為他明知這樣做不對、不可以,但是不過他自己的定慧不足,所以促使他去做犯錯的事情,所以會做罪業就是來自於自己觀念不正確,戒定慧不夠。

◎有具備戒定慧當然今世就不再造業了,既然不再造業就是不會再做錯誤的事情,不會再做執著的事情,若這樣的話,你就不用再遭受現在行為的業報了。

消災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我以最簡單告訴你消災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用最簡單說就是「轉念頭」,轉念頭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

◎佛陀有說啊,不正見就是邪見,有邪見就有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有正見就有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那麼由此來說的話,我們要消除惡業是必須一定觀念改變,什麼觀念改變呢?具備有正見的人就知道這件事情可做或不可做,你若知道這件事不可做的話,當然就會積極想要將這件不可做的事滅除,甚至達到不做。

◎所以觀念很重要,觀念若不正確,當然你的行為就不正確,這前面有說過。

◎我用一個最簡單來譬喻,例如這個人很愛喝酒,人家勸不聽,我們可預言這個人不戒酒一定會中酒毒,可是第三者怎麼向他說都無效,只有他自己念頭要轉,轉什麼念呢,認為我若酒再繼續喝下去,那麼我以後會中酒毒,又不能賺錢來養護家庭,甚至又讓家庭有一個包袱,那麼若這樣,他有如此的心念生起來之後,他過去那個喝酒的觀念就會慢慢的改變。

◎因為他已經生起慈悲心了,生起感恩的心了,會替人家想、會為自己想了,若他自己沒有要轉念頭,你怎麼勸他都無效,因為我們的身口行為是來自於自己的觀念,所以第三者只是勸他鼓勵、提供意見給他,主要他的念頭若轉,當然他錯誤的觀念行為就改變了。

◎所以要改變他的錯誤觀念行為,善知識只有給予指導、鼓勵,由你的關心、指導、鼓勵,他自己若要念頭改過當然就消業了。

◎業是來自於身口意,觀念的行為、觀念的想法促使身體和口的行為,所以將錯誤觀念改正為正確觀念,若這樣就有機會能消業,也是最好的消業;假使觀念沒改變,你要叫他行為改變這是不可能。

◎例如這個人都做壞事,你把他關起來是讓他身體不能做壞事而已,你放出來他也還是去做壞事,怎會這樣?因為他的觀念沒更正回來、觀念沒改變。

◎所以我才會時常在說,最好的消業就是轉念。

但是要轉念,你要親近善知識指導你正確的觀念,所以說在修行上正見是很重要的,別說修行,在人世間做一個標準的人,對社會有正面利益的人,當然都是要具備有正確觀念,若無正確的觀念,當然就不可能對社會有正面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