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常散亂心習慣的人,沒有降伏自己心的人,只要聽到、看到不喜歡,馬上情緒失控,妨礙別人又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你自從開始修四念處…

★因為未修行之前,我們所聽的資訊、所生活,都是隨順著學來的資訊,加上自己的興趣和習性在輾轉,所以一個人要修行的第一步,一定要會降伏自己的心,要如何降伏自己的心呢?降伏自己的心就是降伏自己的念頭。

★我們在開一部車,要開時使用,它休息時也要用鎖匙關起來,但是一般的人頭腦是整日轉個不停的,既然頭腦整日轉個不停,若這樣我們要如何能修行呢?

★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必須一定要有正確的念住,有正確的念住什麼呢,正確的念住你的念頭於當下,那麼這種的修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四念處,若這樣修行四念處的第一步身念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靜態的,一部分就是動態的…

 

提問:

(1)修行一定要修四念處嗎?其他的法門那麼多為何一定要修四念處呢?請您向我解釋。
(2)我是初學者,四念處要如何修行呢?
(3)修四念處有分在家和出家的修法嗎?
(4)在家人修四念處可以獲得利益嗎?


摘要:(摘要只是大概,請觀看講述吸收完整法義)

◎佛陀就告訴他:「以如來所說的法與律為師,以四念處為住,經首寫『如是我聞』」,這三項是佛陀最後的遺教,也就是佛陀已經快死了最後講出這三句,由此可知,持戒、修四念住這兩者在修行上的重要性。

◎有關於四念處,為什麼一定要以四念處為住,無論你是念佛(憶念佛陀),或是直接從緣起種種法門入門,通通不離開四念住的修法,我再拿一個依據,在這修行的方法上不離開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第一就是修四念處,意思也就是說,修任何法門都一定要以四念處為住。

◎何況沒有四念處為住,保持正念、正智,你哪有可能調伏欲貪、斷欲貪,過著正見的生活呢,所以修任何什麼法門終究不離開四念處,何況在行住坐臥生活當中,若沒有一個可依住(念住)的所緣的話,你就會隨著你的習性、妄想妄念亂走,若這樣的話要如何修行呢,要如何進道上昇呢,所以無論你修什麼方法,都不離開四念處。

◎四念處是起點也是終點,起點就是說以四念處為住,降伏五蓋,進一步如實觀察五蘊身心等來開法眼,然後進一步的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還要不離開保持當下,念住於身受心法的四念處,所以四念處是入門處也是究竟解脫不二門之道。

◎所以佛陀把四念處說是一乘道,一乘道就是只有從這條路入門,必定會獲得究竟解脫,滅除憂愁、悲傷、煩惱痛苦,免受到未來生老病死的輪迴,所以四念處是修行人不可不修的。

◎以阿含經的修行次第來說,佛陀教我們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然後按照思惟的法義而次第精進修行用功,第一個用功方法,就是如實知見五蘊是無常、苦、無我,因此得到空三昧;進一步修行六根對六塵的觸受,如實了解根塵生識是因緣和合的,也是無常,執著就生出苦,其實在根塵識的當中是無我和無我所的,達到無相三昧;修行對五蘊和六入處的如實知見,如實知見就是如實的自知、自見、自覺,它的本質之後,才進一步的修調伏欲貪、斷欲貪,達到超越欲貪的無所有三昧。

◎以修行來說,第一不離開認識五蘊,第二不離開認識六入處,第三調伏欲貪、超越欲貪達到究竟解脫欲貪,這是任何修解脫者的不二法門。

◎既然如此的話,請這位李居士冷靜想想看,要如實的了解五蘊,離開四念處之外,哪有一個方法能如實了解五蘊,這個如實就是自知、自見、自覺,不可能只有聽人說五蘊無我就說你自知、自見、自覺了…

 

★★★我在這裡向你介紹要如何修行★★★

★因為未修行之前,我們所聽的資訊、所生活,都是隨順著學來的資訊,加上自己的興趣和習性在輾轉,所以一個人要修行的第一步,一定要會降伏自己的心,要如何降伏自己的心呢?降伏自己的心就是降伏自己的念頭。

★我們在開一部車,要開時使用,它休息時也要用鎖匙關起來,但是一般的人頭腦是整日轉個不停的,既然頭腦整日轉個不停,若這樣我們要如何能修行呢?

★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必須一定要有正確的念住,有正確的念住什麼呢,正確的念住你的念頭於當下,那麼這種的修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四念處,若這樣修行四念處的第一步身念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靜態的,一部分就是動態的。

★靜態的就是以身觀身,以身觀身的意思就是在說,以呼吸來觀察我們的身體,所以佛陀說以身觀身的身就是呼吸,佛陀將出入息的呼吸也稱名為身,所以以身觀身。

★你在靜態的時後假使沒有一個所緣,雖然人靜靜坐在那裡,可是你的頭腦想東想西、想南想北,這種妄想、妄念哪可能有專精於思惟和觀察,所以修行的第一步…

★第四步時就是你的身心平穩、靜止下來了,在這時你才有辦法降伏貪、瞋、掉悔、昏沉、疑,生起喜悅,喜樂就對了,就是說生起喜、樂,若這樣時就能自覺知你已經完成初禪,因為初禪一定要具備「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生喜樂」,那麼有覺有觀的意思就是,簡單說就是時時刻刻有正思惟,就是有覺而觀察自己當下現狀是否偏離所緣,那都要一清二楚,也生起喜樂…

★靜態的不一定要盤腿,自然坐都可以,放輕,把身心壓力放掉,專精以精神注意於…

★那麼動態的呢?每一個行住,動態的就是你每一個走、動,都要知道現在你的身體部分在做什麼,身念處就是如實的觀察,要如實的自己親身自覺的體驗身體的部分…

★最主要觀察到六根對六塵的感受非常的詳細,加上要完成到覺知心都被感受拖著走,這樣你才再進一步的觀察心念處,心念處的觀察方法,就是…

★★他會明明白白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是這種不是要趣向滅除貪瞋癡的,因此佛陀才有說,這種的正念者佛陀不會稱讚他為大丈夫;只有以培養正念來趣向滅除貪瞋癡者,佛陀才稱讚這種為大丈夫。

★出家好處就是他專精於修行,沒有世俗牽纏的修四念處,因此較快能成就;但是在家者因為生活複雜,有時不得不為了工作、環境,所以要培養四念處比較困難,但是較困難並不是沒機會,你要比較更用功、更用心,我們的進道上昇較慢,只要你點點滴滴必定都會有所成就的!

 

卍卍卍 <慈蓮寺四念處禪修>  http://www.tzulien.org.tw/?page_id=377  卍卍卍

★阿難有一次問佛陀,初出家的年輕比丘要教他修什麼法,佛陀說教他修四念處,因為四念處最穩定,無後遺症、對身心都有幫助,任何人能培養四念處,行住坐臥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你都不用功就沒機會,只要有用功就有機會,只有時間快慢。

◎要獲得四念處的利益,沒那種不勞而獲的,都要腳踏實地如實的精進,由如實的精進才可以獲得四念處的利益。

◎四念處的利益不是別人可以賜給我們的,剛才有說佛教是如實之道,如實之道就要靠自己如實的修行,只要你如實的用功四念處到什麼程度,當然你就獲得四念處的利益到什麼程度,這種都不能別人代替的,也不能用金錢買賣的,也不能因為你拜什麼人、巴結什麼人,念什麼人的佛號他就能幫你加持,你來皈依什麼有知名度的法師,那麼他就可以幫你加持。

★善知識可以指導你而已教你路要怎麼走,路也要靠自己去走。

★★但是一般的人都對自己的信心不夠,都想說看有佛力的加被否,佛力要怎麼加被你,佛力能加被你的就是教你方法,佛陀是善知識,指導我們方法就是佛力的加被,他指導你,你要自己去實踐,所以佛陀才說自依和法依,依靠方法、依靠自己,其他沒什麼好依靠了,所以四念處是如實之道,在行住坐臥都可使用,以四念處作我們的所緣,你自己精進到那裡,自然而然你就獲得到那裡的利益。

◎在修四念處的過程中,你修到什麼層次,你就獲得四念處的利益到什麼層次,譬如說修身念處,過去散亂心很重,遇到事情容易衝動失控情緒不穩定,經過你注意出入息呼吸出入的訓練,慢慢精神集中到那裡,那麼你情緒的失控就穩定到那裡,這都是馬上得到修四念處的利益。

★修四念處的利益不用死後才能得到的,當今都能自知自證,自己如實在生活中能體驗到的。

◎例如,一個平常散亂心習慣的人,沒有降伏自己心的人,只要聽到、看到不喜歡,馬上情緒失控,妨礙別賽又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你自從開始修四念處,於靜態以呼吸作所緣,動態以行住坐臥作所緣,你的精神有一個所緣作為你培養觀察的對象,所以你的心就會收回來,專注和正念平衡發展,在當下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隨著過去妄想、妄念而散亂。

◎你就馬上能發現到,哎,我自從開始修四念處,就如實的覺察到情緒穩定下來,不像以前那麼暴躁,聽到馬上不喜歡,所以你修到那裡穩定到那裡,自然而然你就獲得利益到那裡。

◎過去容易昏沉、打瞌睡、想東想西的散亂心,遇到一件事情很容易衝動、暴躁,起情緒、與人對立,自從你修四念處,只要你方法正確,加上自己有認真的以四念處為住,你就可以很如實的覺察到修四念處的利益。

★自從你修心念處之後就不會了,每一個起心動念對不對你都知道,過去的惡不善法生起來你馬上知道,你馬上將之滅除,現在未生的惡不善法不讓他生起來,所以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掌握詳細,會掌握詳細時就能獲得掌握詳細的利益,所以說修四念處的利益,無論在家或是出家,只要你修到什麼程度,你馬上就能得到四念處的利益到什麼程度。

★因為四念處就是在培養戒定慧,當下如實在四念處之中,你就在修戒定慧三學,戒定慧三學就像一粒藥丸裡面有三種成分,就是戒、定、慧成分之藥量,只要你修四念處,也就像吃這粒藥丸,就具備有戒定慧的藥效,所以這種是你自己自知、自證到的。

★★★修行學佛都是要靠自己自知、自證,否則的話都不能真正的如實知見,不能如實知見都還有存疑,不能達到淨信,不達到淨信的話你就不會不放逸的精進。

★修四念處的利益超越世間和出世間,就是超越世間而完成出世間的智慧,真正達到出世間智慧的利益,就是滅除貪瞋癡、斷除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當今自知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未來免受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當今也免受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的牽纏了,將過去所造的惡業都不會再受後有了,因為你已達到無我了,一個人達到無我的生活,則過去所造的惡業不會再遭受業報了,否則都畢竟會遭受到業報的。

◎意思就是說,只要修四念處、七覺支滿足,七覺支滿足就得到三明,三明就是宿命明,就是過去你所作的一切行為都清清楚楚;漏盡智證明就是你達到究竟的解脫,不會再有煩惱痛苦;天眼明就是你了解自己及未來死後的去處。既然一位究竟解脫者就不會受後有了,所以修四念處的利益涵蓋很多。

◎我向你答覆到這裡時間也到了,若不詳細,你可以再發問,祝福各位都可以完成四念處,回答的問題下集再繼續向你們回答。感恩!謝謝!

(摘要只是大概,…處為詳細內容,請觀看講述吸收完整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