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現場法義分享第05集 【南無佛陀!】 

各位法友,南無佛陀!師父,南無佛陀!

歡迎分享推廣本網站連結。為維護著作權及法義的完整性,請勿拷貝、下載、剪輯…等
(使用 iphone、ipad或大陸地區的法友,請點下方影片觀看)


★★★「南無佛陀!」★★★

請大家放掌,一向你們在電視或是在網站,都聽到我說各位法友,吉祥如意!要不然就說各位法友,安樂行否!那麼今年開始聽到說南無佛陀!大家聽了卻怪怪的,沒關係。

因為我說南無佛陀!就是說,我是皈依佛陀的人,但是在座的人不一定都是皈依佛陀的人,假使你是皈依觀世音菩薩的人,我若在說,各位法友,南無佛陀!你可以說,南無觀世音菩薩!可以這樣說嗎?可以,可以,因為宗教信仰自由,修行也是自由,佛教在說的是在說中道。極端和消極都不適當,也不是佛教所推廣的中心思想。假使你皈依地藏王菩薩的人,你也可以說南無地藏王菩薩!

因為我們人與人之間,見面時有一個互相對話的稱呼這是必然的,像我們一般人也一樣,早上看到說,早啊!像我是鄉下小孩,我們鄉下小孩早上也好,晚上也好,有人從我家門口經過時,若沒說這句話一定會被長輩們罵,說,來坐啦、來喝茶啦、吃飯了嗎,都這樣,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個稱呼。

<現場法義分享,用字解說都較口語化,以文字表達可能容易會錯意,請直接觀看講述來了解原意>

★先把定義解釋清楚★

諸位法友們,我們若在研究佛法的過程中,研究經典的過程中,若是有遇到這種問題,我是希望各位,我們用什麼,先把兩方面對我們現在要討論的這個定義,定義先解釋清楚,這樣我們就有論義,就沒辯論。辯論,往往都會加上自我主觀我的觀念、我的看法,有時候就會引起對立,互相傷害感情,當然你若修行夠好,就不會啦,若不夠的人就會互相傷害感情,會記憶在頭腦裡面…

★正法的特色我們要掌握好,若對生命深入的研究交給醫學★

雜阿含第一經有這樣說,說正觀五蘊、非我非我所,是嗎,但是重要在哪裡呢,重要不是在生命的深入的研究,是要讓你了解生命的本質是無常變異。若對生命深入的研究,我們交給醫學。所以正法的特色我們要掌握好,其它方便法,只要對我們身心有幫助的全部可使用,方便法是要引導人走入正法,所以才稱之為方便法,若不是要引導人進入正法的都不是方便法。

★不只來治療憂鬱症和躁鬱症,最大的目的是要滅苦★

我們佛教的正念正知已經擴大到醫學,用正念正知,醫學裡面開這種課喔,用正念正知來做什麼,治療憂鬱症和躁鬱症者,效果非常的好。

這樣,他就跟我說,師父,我們慈蓮寺是不是也來推廣那種,我說,那留給醫學界去推廣,身為一個出家人,若正念正知停留在治療憂鬱症和躁鬱症,出家人有沒有特色?佛教的正法以後就會怎樣變成怎樣?世俗。

所以佛陀說世間有兩種醫生,一種就是治療身體的醫生,一種是治療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的醫生,對不對,若是佛教也是停留在醫學,這樣這個佛教以後會沒落了,佛教的特色就被歪曲了。

不過若是這個人有憂鬱症,躁鬱症,你方便叫他培養正念正知,可以不可以,可以喔。所以說契理契機,因為你讓他的憂鬱症,躁鬱症好了的時候,他才能夠再進道上昇。

…(完整內容請觀看講述)…

<現場法義分享,用字解說都較口語化,以文字表達可能容易會錯意,請直接觀看講述了解原意>

介紹給各位,不是只是跟各位說,來治療憂鬱症和躁鬱症,這句有聽懂嗎,最大的目的是要滅苦。我說這麼多的原理就是,要把佛教的特色和方便法兩項釐清楚。

佛教的特色一定要知道,它是現見,離熾然,不待時,即此見,緣自覺,自證涅槃,這叫做佛教的特色喔。但是方便法需要不需要,需要,不過你的方便法若不是要趣向於正法的特色,這種方便法變什麼法?隨便法,這樣解釋有沒有聽懂了。

<現場法義分享,用字解說都較口語化,以文字表達可能容易會錯意,請直接觀看講述了解原意>

★提問:感覺煩惱愈來愈多★

師父吉祥,我轉來慈蓮寺學習不是很長的時間,之前也曾皈依過地藏王菩薩,但是在外面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是感覺煩惱愈來愈多,那請問師父,因為我的感覺就是說,我的掉悔蓋沒辦法降伏,請問師父要怎麼降伏我的掉悔蓋?

我教妳兩種方法,以後妳經驗看看,要自利才能夠利人,沒自利,要怎麼利人呢。佛教沒有那種損己利人的,各位有沒有聽懂,你自己都沒辦法自利,你怎麼有辦法利益別人?等到妳若懊惱起來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完整內容請觀看講述)…

★煩惱是在…★

現在修行的人都很怕他在想什麼、很怕他的頭腦什麼念頭起來,不知在怕什麼,所以以後才發展說,無想無念,坐著都不能想,訓練讓它都不想。那種不想很難過,要吃飯有沒有想,坐著都不用想,坐在那裡變成什麼,活死人,不過他們說這樣叫做解脫,所以才會怎樣,才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無智亦無得,都在說無。所以定和慧的差別,沒有錯你都無想無念不會煩惱,無想無念會煩惱嗎,不會。

不過注意聽一句話,有想有念也不會煩惱,這區域就是他們不知道,煩惱不是來自於有想有念頭,煩惱是在無明覆蓋、愛結束縛,不是來自於想,若是這樣佛教都教我們都無想無念,我們佛教都變要靜靜地坐在那裡不能動的,事情就大了…

<現場法義分享,用字解說都較口語化,以文字表達可能容易會錯意,請直接觀看講述來了解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