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介紹「菩提道」的因緣,就是發現很多人初發菩提心,因初發菩提心修行的正見不足,偏離了正法的修行而不自知,因此盲修瞎練、土法煉鋼,不是充滿邪見就是空度歲月,實在可惜又可憐。

 

阿含菩提道 01

摘要(1)

==菩提的定義==

◎其實「菩提」不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印度各宗各派都使用菩提,不知者誤認為只要是菩提就是指佛道,如此對未具足正見觀念者來說,當然就分不清楚什麼是佛道,什麼是非佛道,因此容易盲目的信以為真。

◎佛教有佛教之菩提;外道有外道之菩提;祖師有祖師之菩提;禪宗有禪宗之菩提;密宗有密宗之菩提,可以說各宗各派都有各自不同的菩提,因此不是只要聽到菩提就是指佛道。

◎完成佛道自利之後能學其所學,將自己所學之佛道教導給他人,實踐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精神,將正法代代相傳於人間,這就是佛教的菩提道,所以菩提道用簡單說,就是求證佛道之心所走的道路。

◎一般人很容易依文解義,將佛道解說為佛教道教雙修,因為聽到佛道就是佛教和道教,所以才會誤解要佛道雙修,現在也聽到很多人說佛道雙修才會有成就,事實上,佛道所指的就是完成究竟解脫煩惱,獲得徹底滅除貪瞋痴,自證涅槃之道,而不是佛教道教要一起修,因為佛教有佛教的修法,道教有道教的修法,兩種的修法及目的各自不同,那有可能佛道雙修的道理呢。

 

==慈悲喜捨:自利利人,將正法留在人間==

◎四無量心不是一般的善心,如果佛教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一般的慈悲喜捨一樣,那佛教的四無量心有何特色呢?也就是說佛教的慈悲喜捨,並不是一般世間所說的慈悲喜捨。佛教的慈悲喜捨最主要就是,自利利人,將正法留在人間,讓想要學佛的人有機會學習,如此才是最平等。

◎若不是將正法留在人間,我們怎麼說慈悲喜捨呢,像現在我們有辦法聽到佛法,也是因為佛陀所說、佛陀的弟子學習,經由自利,然後演說出來,所以流傳至今,我們才能夠要學佛法就有佛法可學,只有如此才是最平等。

↓↓完整內容,請觀看聽聞講述↓↓

 

摘要(2)

==標榜自創的門派遠勝於佛陀==

◎在原始佛教僧團中,並沒有什麼祖師、禪師、金剛禪師等,只有佛陀和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在家佛教弟子只有優婆塞、優婆夷,這些人除了佛陀和完成四雙八士的阿羅漢之外,都是在如來所求菩提心之人,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學習佛道的人。

◎求菩提的人,所證的菩提一定要和諸佛所證的菩提相同,因為過去,現在或未來諸佛所證的菩提都是一樣的,這也就是所說的真理就是真理,任何人要成就圓滿的正等正覺,必須要按照這條路去走,所以不管過去佛、現在、未來,或是現在的四雙八士都是如此。

◎諸佛所自證的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如無明緣行…憂愁悲傷煩惱痛苦滅」的真理,既然是真理不可能各自所證的不同,除非是自創或自由心證。既然是自己創造或自由心證,那當然就會與諸佛所悟證的不同,因為那不是真理的緣故。

◎既然不是真理就會有優劣等的是非,若有優劣的是非,必有煩惱,有煩惱就不是諸佛所證之道,而諸佛所證之道的緣起緣滅自然法則,當然它沒有優也沒有劣,人人所證都相同,沒有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所以就沒有是和非,若是有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是非,那就不是真理了。

◎若是有人自高我慢,想高人一等,學佛修道自創門派,標榜自創的門派遠勝於佛陀,如此之人其下場可想而知。

◎佛法流傳至今有二千五百多年左右了,非佛法說佛法的人實在太多了,一位想在如來所初發菩提心者,不可不謹慎。

 

☆☆☆偏離了正法的修行而不自知。空浪費一生。☆☆☆

◎此次介紹「菩提道」的因緣,就是發現很多人初發菩提心,因初發菩提心修行的正見不足,偏離了正法的修行而不自知,因此盲修瞎練、土法煉鋼,不是充滿邪見就是空度歲月,實在可惜又可憐。

◎初發菩提心的觀念非常重要,只要發菩提心修行的觀念正確,就是有正見按照初果之道而實踐修行,任何人都會獲得證初果,或證二果、三果、四果,因此初發菩提心修行先具備正見觀念是首務,例如佛陀有向須深說「先知法住,後證涅槃」,沒有先具備正見觀念怎麼修行?所以一位初發菩提心修行的人,先具備有正見觀念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們來看《雜阿含經六五九經》: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那時,世尊對諸位比丘說有五根,哪五根呢?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什麼叫做慧根呢?就是於如來處,由初發菩提心所生起的智慧是名慧根,譬如堂閣的眾材料,是以房屋棟樑為首一樣,一切的建築都依於棟樑,因為它能攝持眾材之故,同樣的道理這五根也是以慧根為首,因為它能攝持其餘之根。

◎從《雜阿含經六五九經》的經文記載,就很清楚的了解,初發菩提心必須要以智慧為首,否則雖然發願修行,但因為所發之願不能完成,變成發空願,因而空浪費一生,有時不只是空浪費一生,因為你所發的願,修行的方法沒有符合佛陀所說的正見,所以會充滿邪見,充滿邪見時當然就會加強貪瞋痴。

◎發菩提心修行佛法,必須先了解五根,進而對此五根要善於如實觀察,如此就能如實的知道「身見結、戒禁取見結、疑結已斷除」,這叫做初果,初果就是須陀洹,獲得初果者已經不會再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三惡趣之中,決定正向於正覺。

◎一個人雖然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願,想在佛教中修行,但是因為沒有親近正法的善知識,沒有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按照法的次第修行,向四雙八士,既然如此,哪有可能開法眼證聖果呢。

 

☆☆☆正法是「現見、離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例如根本佛教的佛陀是一位由凡人自證緣起、自證涅槃的聖者,正法是「現見、離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在《雜阿含經二一五經》就有說得很清楚。僧伽是世尊的善向、直向、等向、正向、向四雙八士的聲聞弟子,修行實踐八正道者。

◎然而後期佛教的佛陀是一位非人,也是一位萬能的神,所談的法是與人生苦、集、滅、道無關,形成了探究空理和求往他方世界的偶像崇拜,僧伽是自以為大乘菩薩者,他們以修習菩薩道的六波羅蜜為首務,卻又以嚴持吃素、參禪、持咒、灌頂、拜經、拜懺、念彌陀等,作為大乘僧伽日常生活必修的課程。其實吃吃素、參禪、持咒、灌頂、拜經、拜懺、念彌陀等,都是與五根無關的修行,因此那是完成不了佛道的,只有以五根菩提願心,具足五根之人,才能見緣起,自證涅槃獲得自利,然後將學其所學教導於他人,將正法代代流傳於人間,利益人間的人民,這才是真正的發菩提心願者。

◎如果以五根菩提願心修行佛法,就能依著五根完成的程度,因此而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否則若偏離五根而發菩提願心,雖然精進修行,終究也是一位凡夫,由此可知以五根菩提願心修行的重要性。

◎所以佛陀才會說對於五根的修行,絕對不會空無果報的,另外佛陀也非常肯定的說,如果對五根都沒有修行的人,就是屬於外道的凡夫,大家不可不謹慎。

◎大家冷靜想一想,既然要發心修行佛法,為何不要按照佛陀的教法而修行,寧願盲目的隨從外道或凡人之類的教法,空浪費一生,甚至因而增強邪見呢。

 

☆☆☆雖然號稱學佛,但只是宗教信仰、迷信☆☆☆

◎如果學佛發菩提心,他沒有建立五根之正見觀念,雖然號稱學佛,但只是宗教信仰,迷信祈求諸佛菩薩賜福,或是保佑他成就,或是研究與見緣起、開法眼、證聖果無關的哲學,在無明中渴望佛法,如此之行如何完成佛道呢。

◎每一位想要學習佛法的人,發菩提心是需要的,但要發菩提心必須要有智慧,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盲目的發菩提心願,所以佛陀才會教導弟子們說,五根菩提心在五根中智慧為首,如果沒有以慧根為首,那麼所發之願只是充滿邪見的空願,為何會這樣呢?因為佛法的中心思想「苦、集、滅、道」四聖諦,如果不知「苦、集、滅、道」四聖諦,在如來所發何菩提願呢。因為四聖諦就是五根中的慧根。

◎斷除煩惱是來自於智慧,所以具備慧根當然就能斷除一切的憂悲惱苦。若能如實觀察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就能盡除一切的煩惱,遠離貪欲而得解脫,這叫做阿羅漢。獲得阿羅漢者,就能自證一切煩惱已滅盡,所應做的已經做好,遠離了所有的負擔,得到了自己的利益,盡除一切招感生死果報的束縛…

◎五根修到什麼程度,成就就到什麼層次,這是「此有故彼有」的自然法則,也就是說要在如來所發菩提心,首先要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了解五根的法和義,法就是大綱,義就是內容的細節,然後內正思惟五根之法和義,吸收消化之後建立了正見觀念,然後按照法次法向而學習成四雙八士,有如此正見學習到什麼程度,自然就成就到什麼層次。

◎一分耕耘有一分收穫,學佛法沒有其他可依靠的,只有自依和法依,善知識只是教我們方法而已,若沒有自依、沒有法依想借他力,這不叫做學佛而是信仰。

◎要依靠他力當然不是學佛,所以變成是信仰,更嚴重的是有些人從信仰變成迷信。信仰能夠讓我們有安全感,信仰能使沒有安全感的人,他的心有個依靠,但迷信卻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例如想藉此迷信行為消災改厄或證果,這都影響到自己影響到別人。在如來所修行者沒有迷信,沒有他力可依靠,只有自依法依,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因為這種此有故彼有的自然法則,不是依靠他力的,只有依靠自己、依靠正法,其他沒有可依靠的。善知識能幫助我們的只有教授、教誡而已,簡單說,路也是要自己去走,人家只是指引我們怎麼走路而已,他不能代替你走路。

◎在佛教中難免還會有信仰的存在,只是信仰並非究竟,例如佛陀說,你們信仰如來雖然能獲得安心、快樂,但不能斷除煩惱,斷除煩惱要靠智慧。怪力亂神的迷信,在佛教中絕對是沒有的,不能將怪力亂神假名為佛教。

更多【阿含菩提道】
http://www.tzulien.org.tw/?cat=34&page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