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釋疑 030

提問(1):阿含道的念佛與大乘佛教淨土宗的念佛有何差異?

☆☆☆我這麼說的意思,你問我答的意思,我不是批評或批判大乘佛教的淨土宗不對,我不會這麼說。是你問兩者的差別在哪裡,我在這裡說出來,讓你對比。但是我沒有任何的批判。為什麼呢?宗教信仰和修行是自然依自己興趣的,個人的業力、思想、觀念、生活不同,因此志願也不同。…今天你問,我在這裡向你答覆。☆☆☆


↓↓點選即能播放影音講述↓↓

摘要:

◎其實我在《阿含道的念佛法門》中,應該就介紹過了,介紹阿含道的念佛,了解阿含道念佛的人,當然自然而然就了解與大乘佛教淨土宗的念佛,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無論是念佛的方法、目標,通通不同。

◎阿含道的念佛,最主要就是佛陀針對在家居士或是一些初出家的,因為當時佛陀的僧團都大多數在空曠,就是說在樹林、洞穴、郊外修行較多,但是初出家或是在家居士經商,都要經過很多曠野,內心會不安,內心不安時,佛陀就教導他念佛。

◎佛陀所教導的阿含道的念佛,就是憶念佛陀的十種名號的內容意義。與現在大乘佛教淨土宗的念阿彌陀佛是不同的。在佛陀所說的念佛陀十種名號意義,也就是這樣說:憶念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備這些就是世尊。

◎只是念那個名相,最多會精神集中,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使你精神集中,這個意思也和念阿彌陀佛一樣,一句接一句的念阿彌陀佛可以使你精神集中。可是在阿含的念佛法門裡面,最主要就是憶念佛陀十種名號的內容意義。

◎我們憶念佛陀,若只是念喬達摩悉達多、或是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或是念佛陀,這等於只是一個名相上的憶念而已,只是名相上持誦在念的而已,不是憶念,因為不了解佛陀到底他的特色、特質是什麼,他和大眾不同的地方是什麼、他偉大的地方是什麼,我們既然不能了解時,請問我們內心要如何對佛陀會生起恭敬、讚嘆、親近、學習之心呢?

◎阿含道的念佛,最主要就是要憶念到佛陀十種名號的內容意義,佛陀十種名號的意義我們一一按照其內容意義,靜靜的在腦海裡不斷的想,了解佛陀十種意義時,就會對佛陀生起讚嘆佛陀的智慧、行為,讚嘆佛陀為社會的貢獻,也想要來學習和佛陀的生活一樣品質,因為佛陀是一個達到究竟解脫的生活品質了,了解達到究竟解脫的生活品質後,我們也一直有心就想要去了解他、學習他,若這樣時憶念佛陀才會從內心讚嘆佛陀,更加了解佛陀。

◎憶念佛陀之後,就會進一步想要和佛陀的生活一樣。

◎阿含道的念佛有什麼好處呢?內心的恐怖之心會穩定下來,使你穩定的心態,才能夠再進道上昇。進一步了解佛陀的特色和偉大的智慧、為社會奉獻,種種與世俗一般人不同之處,由此憶念就增長我們的智慧,進一步就要來學習佛陀而親近佛法。要如何親近佛法呢?就來親近佛陀的聖弟子四雙八士,由他來教導我們教義,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指導我們修行,這就是阿含道的念佛法門之特色。

◎大乘佛教的淨土宗念佛法門呢?就是念阿彌陀佛,若由淨土宗的淨土三經來看,他們建立西方有一個極樂的世界,教主叫做阿彌陀佛,最主要憶念他的名號,等我們要往生、死掉時,他會來接引我們走,接引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又有分為九品,看你修越好品位就越高,去那裡才再修行。他的念法是行住坐臥都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若不是嘴念就心念,甚至演變後來拿一串念珠嘴念手又撥念珠。這就是大乘佛教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他的念法、目的,所念的佛,當然是和阿含道的不同。

阿含道的念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兩千多年前,歷史上有記載受國際肯定有這個人的喬達摩悉達多,修行完成正覺的佛陀。

◎大乘淨土宗的阿彌陀佛,這是部份的地方相信,你若在南傳的國家裡面,說有一個阿彌陀佛,他們感覺是異說、另外說出來的東西。但是喬達摩悉達多,這是歷史上還有依據的。

◎依佛陀所說的是自依、法依,自己依靠自己、依靠正法,其他就沒有什麼可依靠了。但是淨土宗所說的就是要依靠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去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兩者的說法,內容完全是不同的。

◎以阿含道的念佛法門和整個修行來說,是不用有一個死後什麼人幫我們接引,在阿含道上沒看到死後由什麼菩薩接引的名詞,因為佛陀說的是自依和法依,依靠自己現有的生命、依靠你所了解的正法而修行,若這樣必定你就「此有故彼有」,因此不用還要有一個中間人,死時由中間人幫我們接引。

◎我這麼說的意思,你問我答的意思,我不是批評或批判大乘佛教的淨土宗不對,我不會這麼說。是你問兩者的差別在哪裡,我在這裡說出來,讓你對比。但是我沒有任何的批判。為什麼呢?宗教信仰和修行是自然依自己興趣的,個人的業力、思想、觀念、生活不同,因此志願也不同,所以人人都有機會選擇他自己興趣的宗教、興趣的教義去修行,沒有一個人能勉強他的。來學習阿含道也是依他自己的興趣,要學大乘淨土宗也是他的興趣,勉強的沒有用,反而會互相對立。

◎所以社會上也可以信媽祖、王爺,這都人家的自由,不能勉強不對或什麼的。宗教信仰、修行是自由的,你要去學基督教、天主教,這也是自由的。

◎身為一個佛教徒,要了解緣起法、因緣法,我們只有掌握自己,無法去掌握別人,但是最主要我們將佛陀所說的阿含之法,只有這樣表達出來,只有這麼單純。那麼阿含道的念佛和大乘淨土宗念佛不同之處,我只有簡單提出以上幾項。今天你問,我在這裡向你答覆。

◎但是藉這個機會,我再向各位說一個問題。在佛教所說的出離世間,並不是出離我們住的這個世間,在阿含道的佛教裡面所說「極樂世界」是在我們的心,也就是在我們觀念的感受,並不是離開自己的觀念感受,另外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因為這個物質世界是中性的,什麼叫做中性的呢?它沒有意識的,它是一個物質界而已,既然是一個物質界,哪有淨土非淨土呢?何況說這個西方極樂的世界,極樂只有在西方而已,如這樣也不會自在…

由赤馬天子經內容來看,佛陀教導我們,要真真正正得到「極樂世界」,必須要從我們的身心去下手,若不從身心去下手的話,要在物質的世界找一個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的極樂世界,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物質的世界好壞,是由我們人觀念去分別出來的,本身的物質世界是沒有意識的,就是說它沒有思考、分別,既然是沒有思考分別,那麼分別好壞是不是人的行為來的呢?

◎再說一個讓各位思考的方針,但要修什麼是你們自由,不要因為我說的影響到你們,只不過是這個因緣,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佛陀說天上天下以我獨尊,這個我不是在說佛陀本身,而是指我們這個身心世界,由我們的身心世界來修行才會成就,由此可知天上人間,只有人才能完成佛道,離開人是不可能完成佛道的。

◎佛陀是人,由一位凡夫進道上昇修行,達到解脫的,所以佛陀是人不是神。因為佛陀是人,在人間體驗世間的苦集滅道,覺悟緣起法則,徹底的斷除煩惱痛苦,然後人們稱之為佛陀。

◎他慈悲喜捨將所走過的、所修所體證的,達到徹底的斷除憂愁、悲傷、煩惱痛苦、生老病死的過程教我們,然後佛陀的弟子學習,也體驗和佛陀一樣,完成和佛陀的境界一樣,然後不斷的代代相傳至今。所以要成就佛道,完成究竟的解脫,必須要在人,離開人那麼很難修行了。

◎既然這樣,諸位我們想一下,現在我們把握得到人身了,為什麼不趕緊藉這個人身精進修行呢?只想要跑去換一個地方呢?

◎我們能得到人身,尤其又在這個寶島台灣,社會沒有戰亂,有得吃穿住不難,藉此機會趕緊精進,修多少算多少,此有故彼有,你今世無成就,未來還能得到人身繼續精進,等到因緣具備你就會解脫了。離開現在的身心世界不好好精進,只寄託於未來,那麼這種是不是有理想呢?大家思考一下。

◎何況佛陀的教法中,有說十四種無記,無記就是指當今不能自證的、不能對我們開法眼、對我們修行斷煩惱、不能體驗到的東西、死後的東西都不能自證的,各人說一套。例如有的說這個人通靈,有的說這個人不會通靈,那都是無記的事情,引起種種的糾紛。

◎但佛教所說的阿含道真理,是當今能自體驗、自證的,任何人按照佛陀的教義修行,很快就能感應到的。所說的感應是現實在身心中,可以去體驗到的,對我們身心的生活,斷除煩惱、開啟智慧,種種有幫助的。

◎真正若是要修行佛法,掌握當今這個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疏忽於當今的修行,而想要找一個另外的地方修行。心若不穩定時,走到哪裡都不穩定。何況死後沒有腦可想了,是由你活著執著的那股力量,遇到適當的助緣流轉輪迴的,大家要慎思慎思。

◎所以無論你要修大乘佛教的淨土宗之念佛,或是要修阿含道的念佛,由你自由去選擇,我不能勉強你們。身為一位佛陀聖弟子的角度上,應該所做的是將佛陀所說的教義說出去,這樣而已,沒有要在任何人的身上得到任何的名利情。

◎我們若有想在任何人的身上得到名利情,你這個出家會越來越痛苦、煩惱越多,小小一個家又走入一個大的家。但你若了解出家是為了學斷欲、無我,到達無欲貪、無我的生活,既然出家為了要學斷欲貪、無我的生活,那麼又爭取信徒、在信徒身上想要得到種種的名利情,這樣哪有什麼用呢?

 

提問(2):阿含道對人間善的看法? 與解脫道的次第是否相關呢?

◎未來還要成就完成佛道、完成今生未修完的課程,一定要得到人身,若沒得到人身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重點各位一定要知道,否則我們就疏忽於一時,因而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阿含道對於人間善道的推廣是很積極的,我在《人間幸福和樂之道》裡面有說詳細,要了解的人在那裡能更加了解。

◎佛陀在人間關懷上,不只是教在家居士持戒、布施、憶念天事,佛陀也教他們修義、修善行、慈悲、正法,由信戒聞施慧的整個次第,進道上昇而修行。因此佛陀對於推廣善法是非常積極的。

◎在佛教的善法來說,是對尚未做心理準備以究竟解脫者為前提來說,是很重要的。何況你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要獲得究竟解脫的人,也應該要具備端正法的根本基礎做好,否則是無法吸收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既然無法吸收苦集滅道四聖諦的話,那麼以解脫道來說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佛教對人間善道,不只不否認,而將之歸納為人應該做的,甚至將之建立為修行解脫之根本基礎。簡單說,人都做不好了,又如何說修什麼解脫呢?這就變成口頭禪了。

◎舍利佛和目犍連,他們那些高水準智慧…他們端正法都做好,但是所欠的就是人們教他正法要而已,他聽到正法要,速度很快馬上開悟,沒多久就證果了。但是一個人間善道做不好的人,哪有可能他會開悟證果呢?

◎所以佛教修行分兩個層次,這兩個層次就是你所要問的,善道和解脫道有相關的次第。也就是端正法和正法要。

端正法就是:持戒、布施、生天論,先建立這種端正法之後,將因果觀念建立清楚了,確立因果觀念了,你才能在生活當中斷惡修善,使你的內心柔軟,內心能斷惡修善,達到慈悲柔軟時,才能吸收別人的正法要。

正法要就是苦集滅道,因此端正法和正法要,兩者是一個前一個後,當然前面沒有做好,哪可能以後會做好呢。

◎當今許多人嘴說修解脫道,馬上修解脫道,其實端正法做不好,他所說的要修解脫道只是變成口頭禪,有的是學到一些解脫道的道理,要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得到自己的名利種種,若這樣的話,不只是無法獲得解脫,未來要得到人身也還很危險,有可能連人身都得不到。

◎所以真真正正阿含道的修行,將端正法做好,進一步正法要做好,哪怕未來是如何呢,就算你今生生命不夠時間修到解脫,未來有什麼可怕,未來可以繼續再以人身好好精進修行。

◎阿含道的解脫道和善法的關係,就是端正法和正法要,兩者是一個前一個後。只要你這樣修行,沒達到究竟解脫,至少未來還有人身可得。未來得到人身當然就有機會再精進修行,甚至比今世修行還要快,因為今世建立了基礎了,甚至建立了善法,有正法來世你就不用再在外道中摸索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