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聽聞正法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時時充滿不安恐懼,例如擔心突然身體生病失去健康、擔心老死、擔心遭受意外、擔心失去名利,或害怕種種的問題,以及與親友別離因而引生不安恐懼,這些在佛教的觀點看來,都是與貪愛有關。因為貪求無盡,才會蓋住智慧,所以佛陀歸類貪是五蓋的第一。』


「昏沈」會使內心懶散、遲鈍提不起精神、懈怠無精打采、每天打哈欠沒精神,不知道當下到底在做些什麼,因此他變成糊里糊塗的過日子。(昏沈是五蓋之一)

三十七道品簡介第三集

◎《雜阿含六○七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修四念處的七種利益都濃縮在《六○七經》裡面,這七種利益就是:
1、使眾生清淨
2、令超越憂愁
3、超越悲傷
4、滅除煩惱
5、滅除痛苦
6、得如實法
7、完成涅槃
以下就來詳細介紹…(完整內容請觀看講述) 

四念處禪修報名
2014年12月28日~2015年01月04日
2015年02月20日~2015年03月01日

 

講述摘錄:

◎煩惱的範圍很廣,但都沒有離開「求生、求存、求再生、求名、求利、求感情」等等,一個人修行如果他沒有透過四念住這條路,煩惱是永遠無法止息下來的。

◎「得如實法」的意思就是透過四念住內觀禪修,就可自證一切法的自然法則,這種自然法則就簡稱為自證緣起,也就是如實知、如實見五陰六入處等的一切因緣生、因緣滅的自然法則。

◎佛陀教導我們一定要去除惡法,主要的原因在於惡法會引起種種的煩惱。

◎如果沒有聽聞正法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時時充滿不安恐懼,例如擔心突然身體生病失去健康、擔心老死、擔心遭受意外、擔心失去名利,或害怕種種的問題,以及與親友別離因而引生不安恐懼,這些在佛教的觀點看來,都是與貪愛有關,因為貪求無盡,才會蓋住智慧。所以佛陀歸類貪是五蓋的第一。

◎你的生氣、惡意、惱怒、嫌惡、緊張沒耐心、對人冷漠、排斥等都是「瞋心」的表現。這些瞋恨心都會影響修行開啟智慧。

◎瞋恨心一旦生起時,我們哪有可能冷靜的思考法義?哪有可能冷靜的觀察五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才會說,瞋恨心生起時就猶如生在地獄一樣。

◎「昏沈」會使內心懶散、遲鈍提不起精神、懈怠無精打采、每天打哈欠沒精神,不知道當下到底在做些什麼,因此他變成糊里糊塗的過日子。

◎沒有依四念處而住的生活者,他的心智總是昏暗不明,不知當下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隨著自己的習性生活,造惡不善法,招感當今憂愁悲傷煩惱痛苦,未來遭受生老病死流轉輪迴,這就是昏沈蓋,由昏沈蓋住我們的智慧,所以這個昏沈也在五蓋中排為其中之一。

◎人生在世未完成自證緣起自證涅槃之前,往往會做出沒有智慧的行為,直到後來才回憶懊惱,使我們的心不安,這就是掉悔。

◎掉悔就是不斷的回憶過去或妄想未來,使心不能安心,不斷的回想過去或妄想未來,再加上懊惱後悔,這叫做掉悔。

◎一般若是沒有聽聞到正法的人,只知道自己充滿憂愁、悲傷、煩惱之苦,但他不知道苦是來自於何因,所以一生都無奈的在憂愁悲傷煩惱痛苦之中度過,不但如此,還招感未來的生老病死、憂愁悲傷煩惱痛苦…(而這些)都是來自於「貪、瞋、掉悔、昏沈、疑」(五蓋)。

◎「四如意足」就是透過四種很快能夠達到究竟解脫的方法,這四種方法就是「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完整內容請觀看講述)